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會變更年輕的楊老師

楊老師是我的前輩的前輩, 論資歷可以當我的老師了, 他也被我拉來騎車, 第一次是其他借來的車跟我們去爬新化. 中間我把車借他騎了一下, 馬上決定買新車, 我原本建議他直接買公路車, 不過她說還是先買登山車. Trigon車架配Mavic輪組以及XT/LX零件. 現在他一次騎個四, 五十公里已經沒問題了.

DSC01008



這是上周末我們去騎四草大到我替他拍的照片, 那一天下個小雨, 但是其實海邊風景很美,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車在中途, 飛輪絞到被任意丟棄的釣魚線, 我們在那邊徒手拉斷一堆纏在一起的線, 處理完已經太晚了, 只好回家. 這星期我要約他去騎觀日亭.

荷蘭版的London

一般人聽黑膠, DECCA的要是大小DECCA, 聽副標的London就好像矮人一截, 假如不是英國版的, 那麼London至少也是要美國版的. 假如搞到別的國家壓片的, 那真不好意思跟發燒同道說呢!

同樣的道理, 聽Beethoven的Piano Sonata, 現在最夯的黑膠當屬Gilels的DGG, 要不然Backhaus的DECCA也很嗆了, 古一點的如Columbia的Hess也是彭老大力薦的. 要是聽到阿胥肯納吉的, 一定被人笑沒水準, 沒深度.

問題是聽音樂, 壓片版本很重要嗎? 聽幾千上萬一張的ED1真的讓你聽到更多音樂嗎?

問題是聽音樂, 文以載道很重要嗎? 就算是, 那麼不能用聽海頓的方式來聽Beethoven早期一點的Sonata嗎? 有需要那麼累嗎?

BeethovenPSAshkenazy



看到這個封面設計到這麼醜, 實在讓人買不下手, 我20USD不到買了這12張, 買來一直放了兩年, 因為聽Beethoven Piano Sonata, 怎麼樣好像都輪不到他先生彈的. 但是就是那一天, 心情對了, 拿出破破的盒子, 拿出顯然一次都沒唱過的No.1, 我一連聽到第四張完才停下來.

太好聽了. 這麼珠圓玉潤的琴聲, 這麼自然的殘響與餘韻, 這麼輕鬆自在的演出, 放眼我手上的眾位大師的版本, 這幾首Beethoven的Sonata, 就這個我最甲意.

我看一看, 覺得它的標籤顏色有點奇怪, 與其說她是一般London的那種紅, 其實她比較像有一段時期飛利浦的那種紅. 我好奇之下(平常我聽音樂哪管這個的), 嘿! 荷蘭壓片, 嘛的! 最不值錢的版位. 可是, 好好聽的聲音. 我拿出我的Ashkenazy彈的Beethoven Sonata的單張的英版London的(又不好意思讓人發現我有不少Ashkenazy的唱片了, 真會讓資深樂友與黑膠友笑話), 比較下, 聲音確實有很大的不同, 原來的英版, 低頻比較多一點, 形體大一點, 可是音質粗一點, 片況當然差, 因為老美實在不太愛惜唱片. 而這荷蘭版的聲音還真的有一點接近飛利浦的聲音, 細緻, 收斂許多, 處處散發出飛利浦的黑膠的那種光澤, , 但是仍保有DECCA那種飽滿豐腴以及略為誇張的音場表現以及殘響, 簡直是集DECCA與飛利浦的優點於一身.

BeethovenPSAshkenazyLabel

20USD買12張唱片以現在的CD動不動就來個跳樓流血大拍賣, 50張2000NTD, 實在也算便宜(不過加上歐洲到台灣的運費就算貴的了). 但是以如此低的代價聽到這樣的聲音, 怎麼不讓人欣喜.

附註一: Ashkenazy自1974年至1981年才錄完此一全集, 跟一般人說他一下子就錄一整套的說法顯然不符, 我以前見他唱片出這麼多, 也以為一般人的說法是對的, 所以我也犯了人云亦云的錯誤.

附註二: DECCA在數位時代起在荷蘭壓片者占多數, 聲音也自與早期不同, 其實各有各的好聽之處.

附註三: 中後期一點的Beethoven Piano Sonatas, 確實我偏愛我手上其他演奏家的多一點, 但是以聲音而論, 這套LP還是我最喜歡的之一 不要有那麼多壓力的話, 一直到26, 27, 都很好, 但是到漢馬克拉維, 還是應該收一下其他人的演出來聽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