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有一篇在討論,聽音響的人是否變少了,我覺得當然是。我提一個大家都沒提的原因,DIY的人少了,因為台灣人變得懶的思考了。現在OpenSource很風行,喜歡套用API,做演算法的反正用 Matlab,但是有多少人願意去挖一下人家底層做了什麼呢?
記得當年(2006~2008)禹鴻跟塞公連手打造的aSLIM,我們去改Android底層的架構讓Component Based Programming Model可以在裡面運作,讓Android裡面變得可以像用DirectX或ObjectC一樣,這個計畫卻沒通過,而做一個Java遊戲卻可以拿70萬的自由軟體補助。2011年,M公司與H公司才驚覺他們哪裡沒做。竟然還厚顏要國家找學界幫忙。都火燒屁股了找學界幫忙不是請小鬼拿藥單嗎?
今年,我們把25顆Nvidia Tegra用光纖連起連變成一個多核心開發環境竟然沒進決賽,然後我們開發的Web B⋯⋯ased GPU Programming環境在自由軟體比賽裡也落榜。我一剛開始覺得是自己技不如人,等到學生把入圍的題目給我看,我才發現,五六年前的歷史又再重演,又是一些看起來炫的"應用",而不是講究基本功的進到決賽。
真的只有一句話。靠這些人,真的是完了。
同學啊!動手DIY才是王道啊!可是行王道者,下場好不過孔子絕糧於陳蔡。
以下是我的網路文。
DIY的沒落。
年輕時,我周圍的人都在DIY,這些人很多後來都變發燒友。DIY有其極限,除非是做到玩家級,這類人開公司都可以了,但多數人往高科技走,那裡賺的錢多,錢賺多了,用買的就好,不必自己做。
時至今日,我觀察美國,歐洲,香港,大陸,DIY風氣仍然很盛,這些人有的一輩子DIY下去,有的改買廠機去了,跟過去台灣的情況沒多大不同。可是,目前台灣DIY的人還有多少呢?沒有這群人,後繼在哪裡?
目前多數DIY者就是拿人家的公版,改改電源,加發燒零件,完全照抄還沾沾自喜自己省了多少錢,對岸像是Pass, FM, Goldmund等公版何其多,抄起來不臉紅,一開始抄沒關係,但是有要想辦法改進嗎?又抄了人家的多少百分比呢?有多少人去鑽研基本原理呢? 雖說 Audio好像是古老技術了,可是就我看來 Audio的論文還是每年都在出,幾年前的Wavefield Synthesis很紅啊! 即使沒辦法創新,至少一些基本功可以練練吧!所以我佩服像是小郭與Stein這種實做派,只是不知道這種火種能持續多久不滅。
這讓我想起最近的,不管學界還是業界,只會套用人家的API,一點也不想去dig底層,專搞些看起來炫的,假如我的觀點是對的,那麼對照音響,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