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吉諒師傅贈茶

吉諒師傅是我的好友吳鳴的書法老師, 吳鳴兄是我在許多方面的老師, 既然是老師的師傅, 所以該是我的師祖, 不過吉諒師傅其實很年輕, 所以我還是以師傅相稱比較好.

緣起是吉諒師傅談到已故的季野先生的紅水烏龍, 以及我之前回憶了我的祖父以及祖父走的時候留下來的一小包放了非常久的陳年烏龍. 師傅與我兩個痴人在網路上以及見面的時候, 都不斷地在討論老茶這件事, 當然, 老茶的背後包含我們分別對季野先生與我的祖父的無限的思念.

就這麼著, 吉諒師傅總是把幫我找到類似祖父留下來的陳年烏龍那樣茶的這件事, 掛在心上. 除了吉諒師傅外, 吳鳴兄也幫我找了三種茶來給我比較. 現在幫我張羅唱盤的叔父也幫我找了一種. 每一種茶都有他們特殊的味道, 都是無可取代的一代好茶. 以味道來講, 吳鳴兄給我的烏龍老茶應該是跟祖父給我的茶從熟成度上最接近的, 不過在味道上是叔父的茶最像可惜的是它烘得不夠熟, 所以喝起來還是有點礙胃以及喝後我會覺得虛寒, 中火鐵觀音雖然味道不像, 可是茶湯的色澤是最接近的, 茶多了一點火氣, 有如吳鳴兄這個人, 溫厚的外表裡有一顆火熱的心, 我常笑他, 他這心像極了小女生的心.

可是, 祖父的茶有一種特殊的酸味, 入口極順與溫潤有如年份特佳的陳年紅酒, 而且在入口後味道持續會有變化, 層層疊疊地, 好似一層層精織的紗疊在一起, 每掀開一層都會有種驚豔的感覺, 又或者用形容風景的”美不勝收”來講也不過份. 還有就是加水後, 不同時間長度後倒出來喝, 也都各有不同, 同時也各有很好的風味, 這跟一般的茶需要顧到泡的時間長短很不一樣.

上上個星期五, 我的助理遞給我一個包裹, 當天我要到台北去, 所以沒打開, 也不知道是吉諒師傅寄來的. 到了台北跟吳鳴兄聊天時, 他跟我提到, 我才知道那是吉諒師傅寄給我的包裹. 回到台南, 我一直都在超忙的情況, 包裹躺在一邊, 我一直沒敢打開它, 因為我想在心情與情況對了的狀況下打開它. 星期三(1/27), 我終於把一個國科會計畫書繳交出去, 星期四我開了下一個國科會計畫的規劃會議, 工作告一段落. 今天, 我鄭重地把包裹打開, 拍照.

P1000059

P1000060 

P1000061 

P1000062

這是兩種茶葉的外表比較. 左邊是吉諒師傅給我的, 右邊是祖父的茶葉. 可以看出來, 前者沒有經過揉製. 兩者的顏色相近.

P1000063

接著是拿出茶具泡好的成果.

P1000065 

P1000067 

P1000068

二者茶湯的顏色非常接近. 吉諒師傅的茶剛入口有一點點澀味, 但是隨即淡去. 假如泡得時間久一點點, 那麼澀為反而會在輕微一點, 這茶有一股清氣, 這一點是與祖父的茶最大的不同, 後者是一種濃郁的感覺. 以香氣來說, 前者輕易可聞可嚐, 但是後者的香甜是舌頭才可以感覺得到, 鼻子是聞不太出來的. 前者比較缺的是那種前述層層疊疊的味道, 一開始入口的感覺以及後來再喝的感覺比較一致. 而後者那種特殊有如上等咖啡的酸味我還是在茶中僅見,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偏愛酸味濃郁的咖啡, 也許我是把對於祖父的茶的酸味的喜愛也投射倒咖啡上了吧!

不過, 雖然茶湯的澀則兩者相近, 但是祖父的茶泡久一點, 顏色愈深, 而吉諒師傅的茶還是維持一貫的深淺, 這是比較特別的. 都是耐喝的茶, 喝多了, 身體的感覺一樣是舒暢的. 最後是泡完茶後, 祖父的茶頁還是維持一貫的深顏色, 而吉諒師傅的茶變淡了一點, 顯現出暗青的顏色.

我想要在世界上找出與跟祖父的茶一樣味道的茶葉也許已不可得, 因為一樣的茶種, 一樣的製法, 還要放超過20年, 這樣的機會實在不多. 不過我是一個傻子, 所以這樣子的追尋我還會繼續下去的.

值得一提的是, 吉諒師傅, 吳鳴兄, 我的叔父, 以及很多我的朋友,  都在幫我這傻子的忙, 完成一個也許一輩子也許都無法圓的夢, 那是一個追憶先人的情懷. 而吉諒師傅的贈茶, 讓我在打開包裹一直倒把茶泡好的過程中手不斷地在發著抖, 因為心裡太激動了, 太感謝了, 這包茶讓我想到這一路上我的朋友與長輩們對我的情義. 要不是事先知道是吉諒師傅寄來的茶, 怕是我的眼淚一定會掉了下來, 在收到包裹的1/15的那天.

吉諒師傅寄茶時寫了一篇文章可見之於: 老茶滋味

有關我寫的祖父的茶葉可見之於: 阿祖的茶葉

以下是吉諒師傅所寫過關於跟我的情誼的文章.

紅水烏龍再現 

都是柚子惹的禍

為季野兄寫的一句話

詩茶一人懷季野

詩人與茶

奶嘴的位置

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阿祖的茶葉

我的祖父走後沒喝完的一罐茶, 是非常重烘培的烏龍茶, 泡起來顏色極深, 基本上一般茶的香氣是沒有的, 可是入口滑順, 之後的回甘極佳, 而且略帶酸味, 我留下一點點, 一直捨不得把它喝完, 不知道這樣的茶今後是否還買得到?

我對茶是不懂, 喝茶對我而言有時是一種思念, 我最近在回想一些祖父的事情, 也會喝一下他的茶. 我想保留這最後一點點, 但是卻也希望一直有這樣的茶喝.


喝著這茶時, 我會回憶過去與祖父一起喝茶的日子, 年輕時候的我喜愛的是一般的烏龍茶, 像金萱那種, 我要的是撲鼻的香氣, 特殊且淡淡的口感, 還有一點似是而非的奶香與水果香, 當然了, 也聽說這樣的茶等級不夠之類的, 年輕嘛! 況且這樣的茶對我而言, 個性太強了.


但是我還是喜歡陪祖父一起喝茶, 我喜歡他身上的煙味, 以及那一絲好像但又不是的文人氣息, 聽他講一些往事, 偶而我會知道他在吹牛, 可是因為他總是講得很生動, 所以我也能聽得津津有味. 有時他會翻翻醫書, 跟我解說一些甚麼病會有甚麼症狀以及該怎麼治, 當然還有一些保健該做以及該吃的, 可惜我那時很年輕, 一直以為他會一直這樣陪著我, 所以聽聽就放一邊, 真可惜, 現在當然有點後悔沒學起來, 也後悔當年有機會唸醫科而沒唸, 而沒能繼承他的衣缽. 當然, 我還記得跟他一起看國劇的日子, 他不看歌仔戲, 但對國劇很熟, 我一般都聽不懂在唱甚麼, 但是祖父會耐心跟我解說.


這些時候, 伴隨我們祖孫的就是這茶, 以及這茶所帶來的氛圍. 這是我一生都難以忘懷的. 所以在祖父走了之後, 父親在收拾以及丟棄一些祖父的舊物時, 我看到一旁的茶葉罐, 拿起來搖一搖, 發現還有半罐, 我就把它帶走. 這半罐茶葉在我的辦公室我一直沒拿出來喝, 直到有一天發現沒茶了, 才想到泡來喝. 沒想到一喝, 一堆往事都浮了出來, 我邊喝著, 眼角有點溼, 慢慢地, 慢慢地, 我才體會出這茶的好處, 這深色超過紅酒, 餘韻裊裊的茶. 雖然很特殊, 很有個性, 真能令人再三回味. 有時候, 還真要一點歲月才能讓人了解一些事, 不過往往可惜的是人事已非, 徒留遺憾.
這茶是祖父給我的另一種聯繫與訊息. 借著文章, 我把這訊息傳下去, 當然包括這所剩無幾的茶葉.


講到這裡, 也幸虧好友吳鳴兄的中火鐵觀音, 因為我是一個不會泡茶的人, 但因為他送我的中火鐵觀音後事情有一些改變, 開始時我泡得極差無比, 被他說是5000的茶泡成500的, 我後來用心一點後才體會中火鐵觀音的好, 也因此後來泡祖父的茶時才意識到這茶的優點, 吳鳴兄與他的中火鐵觀音竟然成為連繫祖父以及我之間的要素, 人世間的事還真是不知怎麼說才好呀. 這中火鐵觀音, 我也是省省著喝, 但是喝的時候, 我會想到我們在他的辦公室喝茶的時候, 會想到他初次教我調唱盤, 以及他那中氣十足的聲音, 略帶火氣的鐵觀音正和這氣氛相吻合. 我會多紀錄我們間的事, 免得以後像是祖父的事都忘得差不多了.


中火鐵觀音紀事  可以在吳鳴兄的blog看到.


記得那時我回應的壹段話如下:
中火鐵觀音, 我一直沒泡好過, 事實上, 我過去從未泡好過任何茶與咖啡.


這一陣子, 我慢慢體會到如何泡中火鐵觀音, 其實不過就是適當的水溫, 適量的茶葉加適當的時間控制. 可是以前為甚麼泡不好呢? 是心的問題, 因為心不在茶上, 不在泡上, 不在心上.

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操作的必要性與不方便的必要性

Nita來訪, 確實給我許多啟發, 對孩子的教養就不提了, 因為這部分太多了我需要時間去消化.

偶然間, 她提到安藤的建築. 以下圖片是google來的, 要是有人覺得我這樣有點違反規則, 留一下言, 我把他刪了就是.

ap_20070724022248243



住吉的長屋據說是他為人設計但是之後買回來當自己事務所的房子. 這房子把一大堆地坪分給了天空, 然後把房子一分為二, 你要從房子的一邊到另一邊, 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曬一下太陽, 對健康有益, 要是遇到下雨, 恐怕要撐一下傘, 每一間房間都不大, 動線也不是太好, 總而言之是不太方便使用的那種, 看起來平凡簡樸至極, 可是卻是常被拿來討論的屋子, 傢俱據說也都不是方便大氣的那類, 因為擺不下. 看了下面幾張圖, 請自己揣摩一下.

7f0a6d5d

房子已經不大, 入口更小, 大約就是70~100cm寬的門.

sumiyoshi_no_nagaya_01

這房子住起來肯定沒有時下台灣所謂的豪宅舒服與方便, 以安氏而言, 電視裡面老是愛宣傳的那類超大豪宅他是絕對住得起的, 不過人家可是在這不太方便又小小的屋子裡面構想與誕生出一堆很棒的設計. Nita說得好, 就是要這麼不方便, 住在裡面的人就是要這麼遷就這建築才行. 不這樣, 無法有操作的機會, 不這樣, 無法有傑作誕生, 歷來一位作者一生中最好的藝術作品不都是作者在不方便, 甚至困頓的情況下誕生的嗎?

大哉斯言!

一個人必須透過不斷的操作, 包括心理與身體兩方面, 才可能可以有源源不斷的創意與作品誕生, 待在過於安逸的狀態是不足以產生好的東西的, 甚至連產生普通好的東西都不行. 好友吳鳴兄說, 要嫻熟一樣技藝, 或甚至只是初窺堂奧, 起碼需要一萬小時, 假如每天練習6小時, 那麼要四年多的時間才夠. 要成一家之言, 那非得日思夜想, 超過十年才行.

這讓我想起近年來, 物品越來越方便, 於是人類靠自己的雙手操作,  靠自己的感官判斷的機會越來越少, 當然由身體力行進而刺激思考的機會也就會更少, 接受新知識與新觀念的能力也就連帶的下降了. 所以人就會越來越退步了, 最後就像是提前衰老的人, 再也想不出新的東西來了. 很可悲的.

所以思想上與身體上的操作行為是必要的, 而要有機會操作, 那麼適當的不方便也是必要的了. 但是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 我並沒說一切都要不方便才行,  但是你必須知道你需要的是哪一類的不方便才行喔!

這讓我想起我的黑膠系統, 不方便的盤,  不方便的唱臂(沒有自動上下與舉臂停臂器), 要唱一張唱片要進行的儀式與過程以及要忍受的黑膠唱片的一些不完美很多, 這也許是現代用慣 CD, iPod, 甚至電腦音源的人所無法習慣的, 可是透過這些操作, 我似乎學到一點點道理, 也許就像是這住吉之長屋一樣, 不方便歸不方便, 它內在真正的好處還是要使用的人去體會才是. 雖然我自己做的東西不是頂極的東西, 多數頂極的東西在操作上面通常是需要下一點工夫的. 就像Stereo Sound裡描述的頂級音響一樣, 人是需要花以年為計算單位的時間去熟悉與操作, 才可以把器材的潛力帶出來的. 有一些東西, 為了達到終極功能的目的, 操作上的方便在設計時是可能被忽略或故意被忽略的.

DSC01872

DSC01871 

最後想到自己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 那時的硬體與系統軟體工具都不方便, 所以要把一個硬體系統叫起來模擬需要一大堆前置步驟, 而每一個步驟之間的格式轉換多半要靠自己寫程式來弄, 因為沒有現成的人家寫好的code可以用, 所有的路徑, 目錄, script都要自己寫與管理. 所以還沒開始模擬就先花一個小時了. 不過因為這樣, 每一個步驟都清楚他在做什麼, 可是現在多的是人家編好的工具與寫好的script, 一旦叫不起來,  多數學生只能傻眼, 然後接下來就不知道怎麼辦了. 其實, 只要挖進去, 一步步了解他的步驟裡的所有動作以及去了解這些動作的意義, 一切就開朗了.

可惜的是, 當初我的訓練是一剛開始就從零開始, 所以這些步驟我很清楚, 現在的學生則是多半沒經過那樣子的訓練, 所以在解讀步驟時會不知道怎麼辦. 反過來說, 我自己就不知道那些script與伴隨那些script的那些工具的確實功能, 反之, 因為我自己沒寫過那樣子的script, 新的工具用新的語法或語言寫的, 而過去多半的工具是自己用很爛的程式寫的, 這也是因為我後來在這方面欠缺操作的原因. 不過終究script與工具如何寫在多數議題上是末節, 原理要是知道就容易解讀了. 以我的年紀以及目前與未來我所要做的工作內容, 如何寫出更好更方便的script與工具是不必要的就是了, 也就是我再也不需要去操作這類東西, 但是對於年輕學生來說, 這卻常常是他們在不遠的將來找工作與做研究時所需要的, 不了解這些我所謂的末節反而是不行的. 時代在變嘛! 無有辦法!

所以方便有時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不方便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反之亦然. 多數時候, 假如這是你該好好懂的東西, 當然不方便是有其必要性的. 至於你該讓哪些不方便的東西來訓練你產生操作的行為進而成為某方面的專家, 就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了.

關於這最後與最重要的一點, 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長屋的例子可以給我們不少的啟發.

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俱備黑膠唱片性格的咖啡豆

Nita來訪, 帶了一包咖啡豆給我, 紙袋包的, 有一個透氣孔, 簡單又雅緻. 袋子上寫著巴拿馬 哈特曼. 我對咖啡懂得很少, 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豆子.


DSC01870


我打開袋子, 跟黃大哥一起分享. 豆子看起來烘得很均勻且漂亮, 比我自己烘的好上許多, 泡起來時, 克力瑪很多又美, 香氣十足, 還沒喝就有一種應該會很棒的期待, 黃大哥先喝,

喔! 有一種奇怪的味道, 苦苦的, 進到嘴裡有一點點焦, 不好喝! 這咖啡應該加一點點糖或奶才好

我在想, 怎麼會這樣呢? 黃大哥接著喝第二口,

ㄟ! 味道變了, 而且不那麼苦了. 然後他喝第三口,

喔! 很不錯喔! 雖然回甘沒那麼好, 但是特殊的香氣與Body可以扳回一城. 然後隔了約三分鐘, 他喝第四口,

又變了, 真是奇怪, 怎麼沒第三口好喝? 然後他每隔約30秒就喝一小口, 約喝了三到四口然後他做出結論.

“這咖啡裡有一些不是太好的東西在干擾它的香味, 口感, 回甘與味道, 可是這些不好的東西就像是噪音一樣, 一下子就消失了, 所以等你適應了這些噪音, 不去理會他時, 那麼它背後那絕佳的味道就會浮現出來了.”

“這就像是聽黑膠唱片一樣, 很多人不喜歡黑膠唱片的一些噪音, 但是只要你跟他相處久了, 你就會忽略這些噪音, 進而欣賞到它優美的地方, 甚至連唱片上的很大的刮傷你都可以忽略它, 只要不跳針就可以了. 不過要是過太久沒聽他, 一剛開始是會有一點不習慣. 這咖啡也是. 所以它應該算是俱備黑膠唱片性格的咖啡豆吧!”

黃大哥如是說.真不愧是黑膠與咖啡達人, 這是只有兩方面都是達人的人才可以說得出來的話.

學生給我的紅茶

兩年多前, 我的一位很棒的學生送我一罐紅茶, 那是他要出國念書前後送我的, 牌子是我第一次聽過的, Fauchon, Paris. 

DSC01866



我以前喝紅茶, 西方的是wedgewood, 要加一點奶或糖會比較順口, 否則會有一點澀, 最好再配一下蛋糕點心會更棒, 東方的要不是台茶18號, 不然就是滇紅之類的, 東方的紅茶不必加其他東西就很好了, 當然加上中式糕點也很好.

可是這Fauchon真是好喝, 它不像英式紅茶那麼澀, 有一種溫潤, 但是和中式紅茶比起來, 不像後者這麼沒個性. 它有一股特殊的香氣, 大概是混合了一點其他的香草吧! 不過我有一次在巴黎的商店見到它的價錢, 比wedgewood貴了不少, 我就打消念頭買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省著點喝, 心情對了, 或好朋友來時我才泡一下. 有次有朋友來, 喝了一下覺得很棒, 然後一下就倒一堆下去泡, 說真的那時是不好意思說什麼, 可是蠻心疼的. 我該把他藏起來, 以後.

還有, 上面那張照片是我的像機用手動方式拍的, 下面是自動的. 相機能調的參數不多, 不過上面那張看起來多一點光澤, 也許比較亮眼一點, 但是我不覺得我調的手動比自動的好多少, 懂拍照的朋友, 可以給一點意見嗎? 對了, 像機是 SONY DSC P-150的老像機, “號稱”7.2 Mpixel. 而且是ZEISS鏡頭.

DSC0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