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I left the key in the car


有一句歌詞:I left my heart in San Francisco

This morning,

I left the key in the car.

送完孩子上學, 一個突如其來的念頭, 我把車讑留在車上, 信步走了起來.

我的腳步無比的輕盈, 我想是多日清晨起床運動所帶來的.

當然加上今天早上拉了肚子, 身上少了不少東西.

你要問我為什麼嗎? 我自問自答好了, 因為

大概沒人對這事有興趣

尤其並不能生出另一首好歌, 理她做啥?

喔!

我只是做完今天早晨除了上班該做的事, 這時

孩子的媽不需要我

孩子不需要我

連車子都不需要我

而我卻需要給自己一點慢步與漫步

我走進騎樓, 走進路樹, 走進腳踏車道, 走進醫院, 走進校園, 然後走進辦公室

我的音響在等著我

我拿起Casals的Bach的無伴奏大提琴放了起來. 七, 八十年的老錄音了,
只有在唱針剛放下那一剎那才覺得它的老舊, 第一首過後

縱使我已經聽了上百次了, 還是一樣新鮮

歲月的痕跡帶來的深沉有點讓人難以招架

而人總是在寂寞的時候才容易感覺到這種深

深得不見底的..............什麼的

自己想吧!

這唱片出了很多版,

封面也自不同,

我不抽菸, 但是

喜歡這版Casals被圍繞在一陣煙霧當中的感覺.

I left the key in the car.

Who can send me my key?

野獸派


孩子的媽在假日給孩子們上美術課

大就是美

不信你看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手工唱臂

一般說到手工製作都會認為這是高級品, 不過對唱臂來說, 這需要精密度的東西, 手工打造似乎不太好, 可是現在一般能聽, 好聽的唱臂, 動輒三四萬元, 這小小沒太多零件的東西賣如此高價實在有點那個. 所以我的好友Colin就做了一些"手工唱臂"給人用. 說是手工, 其實是他先請人家車一些零件, 他在手動加工一下, 要用的人, 拿回家做簡單的組合就可以用了.


下面是轉軸部分, 簡單的蹺蹺板加一支左右轉動的軸而已. 重錘用一隻大螺姆塞一快塑膠片.

長度可以定做, 我選了一支12,3吋的釣竿用的碳纖棒來用.

唱頭蓋一樣手工車加磨, 材料是紫檀木. 很高級喔!

這是在我的手工唱盤上運作的樣子, 唱得很好喔!
這是Colin, 他是一個五專畢業但是做起研究不輸大學教授的人, 創意一樣很多, 而且能自己動手完成他的構想, 雖然有時比較隨便不嚴謹, 但是有創造力的人多半如此, 不過她都會慢慢修正他的作品就是.

幾千塊錢的東西, 而當我把我二手價兩三萬的SME3012R換下來時, 我聽了幾個月, 竟然不覺得需要把3012R換回去. 我竟然不會去想念3012R那有一點染色而耐聽的特色, 真是神奇, 真是超高C/P值. 這支手工唱臂聲音比較中性, 聽鋼琴很過癮, 鋼琴的擊鍵反應很容易聽出來, 不過因為染色低, 聽人聲與弦樂器就比較不會讓人陶醉.

有興趣嗎? google一下:

colin tube

colin 真空管

黃國琳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茫茫

我買盒裝唱片時 常見到在內套裡做著記號

這記號各式各樣都有 不過共同的是用來辨識裡面是哪一張唱片

年輕時的我覺得真奇怪 想了很久

中間圓孔不就可以看到唱片的標籤了嗎?


今晨

我拿起Bernstein指揮的Mahler全集, CBS發的.

今早我特別想聽Mahler No.5

我翻了半天 辛苦地辨認哪一張才是五號 因為裡面有15張黑膠

聽完一面

翻面時 我突然想到這件事

原來我是老了 視茫茫了

提筆 我也在內套上寫個"5"

我騎車買完早點回家

覺得今天是值得記下的日子

決定送完孩子上學 回到辦公室第一張想聽的唱片是

Brahms的降B小調弦樂六重奏 曼紐因與詹德隆合作的版本 還得是

喔! mono的那張



.

2008年9月9日 星期二

路德維希No.4

這個blog以路德維希為名, 其實用的是貝多芬的名, 我希望在這個blog展現的是光明的一面, 我自己的某一面. 我在想, 我要用什麼曲子呢? 我之前的阿聞記事本用的是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的弦樂團版, Bernstein指揮的. 那是我從谷底爬起來的紀念, 但是人生總是向前看的好,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了. 所以我就用今天早晨出去騎車前聽的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來開場, 選的是Leibowitz指揮的版本. Leibowitz的貝二與貝五以前被發燒大廠Chesky選進去重發, 錄音的效果當然是首要考量, 這是Wilkinson老先生在Walthamstow Town Hall錄的. 聲音清脆有勁,堂音十足, 樂器的擺位在我這音場表現不怎麼樣的音響裡還是可以聽得很清楚.

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的作曲時間是貝氏作品備出的時候, 意氣風發, 所作的曲子當然也是, 這首夾在重量級的No.3 and No.5之中的No.4, 編制回歸到海頓的後期, 木管各組都只有一位, 但是音樂的魄力一點都不輸給後來的No.7 and No.8. 是我很喜歡的曲子. 由於我對於獨奏樂器的喜愛, 所以假如交響曲中可以給一些獨奏樂器表現一下的話, 我通常會喜歡她多一點. No.4是以不常當主角的Basson管當主角, oboe 與flute也會出來插花一下. Leibowitz的演出, 中左後方的低音提琴的撥奏很棒, 弦樂團的分離度很好, 第一樂章在前奏結束後的加速直到最後真是過癮. 但是我們可以聽得出來basson, oboe與flute的技巧比不上絃樂部, 和諧上差一點, 有一點點遺憾. 但是這是一個發燒又廉價的版本, 比CD還便宜, 不買來聽一下很可惜.



所以我騎車回來後, 還是把Bernstein與維也納愛樂的拿出來聽一下. 當然發燒效果就差一皮, 但是一樣錄得很好, 差的就是空間感而已, 樂器都很棒. 跟Bernstein一向人來瘋不太一樣的, 他在這裡反而比較節制, 速度的起伏不如他的No.3那麼激烈(以後再來談Bernstein的貝三), 樂團的音色是厚重一點的, Bernstein把弦樂處理成片, 讓個別的個性少一點, 這雖是一般交響或合奏曲的做法, 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Leibowitz的輕盈感與歷歷分明, 這裡的獨奏樂器Basson, oboe與flute就棒很多, 與樂團的合奏就很合拍. Bernstein照例在最後樂章還是瘋了起來. 我喜歡這種貝四的感覺.

覺得精神不振, 力氣提不起來嗎? 試一下貝多芬的交響曲吧!

.

.

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

星 月 原野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杜甫

聽到西貝流士的交響曲時, 我第一個會想像到的是遼闊的原野, 一望無際, 但並不是一定就是滿是北國的冰雪, 我想到的還是草原. 裡面充滿著如火一般生命力. 所以用冷漠的方式來詮釋並不一定適當. 一般人對西貝流士的交響曲多半是由第二號入手, 蓋第二號容易聽得多, 名演也多, Chesky發行的Barbirolli指揮, Kenneth G. Wilkinson所錄製的更是音效不凡.


但是最近聽過的第五號更是給我這樣的感覺. 一剛開始我聽的是Rattle指揮的, EMI的數位錄音一點也不會比類比時代的典範遜色. 仔細去看一下刻片的狀況, 你會發現到跟Telarc一樣, 在大動態時, 溝紋之間的間隔很大, 刻得很深.

這是一版比較沒有修飾的演出, 野性無文一點, 論樂團的合奏精緻程度不是那麼好可是你會覺得很對味, 假如希望在樂團音色棒一點, 但是可以不要那麼發燒的話, Karajan的也很好, 我的Karajan的西貝流士五號音效上比不上Rattle這版的原因也許是因為版本的關係, 這是便宜一點的DMM remastered HMV版本, 不過不比的話聽起來還是很過癮的, 而且同樣可以聽到精心雕琢出來的聲音, 但是就少了一點粗曠的味道, 不過一樣很好.





假如你和我一樣是宮崎駿卡通迷的話, 你會發現千尋與白龍從錢婆婆處返回湯屋的那段, 兩人在天際飛翔, 在原野上, 在星月之下, 那段音樂與西貝流是五號的終樂章是多麼的相似呀! 每次我看到這一段, 當千尋告訴白龍他的名字, 白龍在一瞬間脫去身上的鱗片時, 都會因為感動而全身顫抖.

同樣的, 西貝流士的一號交響曲跟教父的主題曲也非常類似, 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來聽聽.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原型

經過多年的努力以及眾多人的幫忙, 我的唱盤原型機終於誕生, 其實說她是原型機有點不太對, 因為上一篇那個我在辦公室用了很久的才是. 這一個跟上一個實在差太多了, 概念上也不同.




首先是把底座的底面積變小, 底座越大, 共振路徑越長, 其實越不好, 底座弄很大其實是壯觀好看而已.

其次是我用不同材料, 一層軟配一層硬, 比較符合打消單一材料的共振問題, 所以軸心是不鏽鋼, 第一層是壓克力, 腳是不鏽鋼, 底層是鋁合金, 角錐是不鏽鋼. 預計臂座式鋁合金上面再加一層銅.

再其次, 重盤外部是銅, 中間是填了矽膠, 再用工業樹膠用500噸的壓力壓進去, 所以非常dead, 完全沒有金屬的共振, 但也沒有一般塑料的奇怪的聲音. 做法非常繁複. 重量也超過十公斤.

最後是軸承用的是高速齒輪用的塑料, 為了預防磨損, 我設計了是可以置換的方式, 但是預計應該是不會用到, 預防萬一而已.

另外還有一些眉眉腳腳就等以後修正了再說.

這些都是在專業車製賽車用零件的工廠車製的,精密度很高.

感謝我的叔叔以及他的朋友的幫忙.

Stay tuned, p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