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7日 星期四

Lessons of Darkness

我喜歡九月夜半與凌晨的天空, 天空中的獵戶星座筆直地指向天空中的北方, 我喜歡這種有人引導我的方向的感覺, 其實我是很喜歡Follow Orders的人, 但是我表現出來的卻總是常常違反我的喜好. 我很不喜歡引導別人, 但卻總是要做這樣的工作.

清晨是夜晚的救贖嗎? 獵戶星座是夜空的救贖嗎? 布倫希德是齊格飛的救贖嗎?

我沒看過"日出時讓悲傷終結"這部電影, 但是我聽過無數次此電影的原聲帶. 我沒有認真研究過他裡面的音樂, 會聽他只是覺得好聽以及錄音算是發燒級的, 直到最近仔細地聽了天堂鳥出的LP, 其中的"Lecons de Tenebres", 深受他的音聲的感動, 發現是這部電影裡的選曲. 才試著去了解看看這曲子到底是什麼. Google 一下的結果.

CouperinLeconsTenebres



“Lecons de Tenebres”意謂 "Lessons of Darkness”, 這是庫普韓1714年為了Holy Wednesday所寫的. 再看下去, 何謂Holy Wednesday, 何謂Holy Week. 接下來就是舊約聖經裡耶路撒冷的毀滅或基督教裡耶穌的孤寂與即將被出賣的一連串故事. 裡面的詞取材自”Lamentations”, 這是許多聖樂作曲家所喜歡用的, 包含Thomas Tallis. 我看不懂希伯來文與法文, 看的是翻成英文一樣優美動人.

Lamentations

這一堆故事讓我想起第一次聽馬太受難曲時的感動以及第一次讀到Lamentation的悲切, 那時是我孤身在美國的日子, 差一點就信了教 受了洗. 即使沒有這樣做 , 即使我後來皈依師父成為佛教徒, 這樣的故事與這樣的音樂還是深深打動我.

我一度收了不少版本的馬太受難曲, 希望可以翻譯歌詞以及做一次版本的比較, 不過這樣的念頭慢慢地淡了下來, 因為版本比較不能讓人因之而更感動, 因為音樂不是以這樣子的方式存在的.

還有, 我想起救贖這樣的觀念. 耶穌要成為世人的救贖是要貢獻出生命的, 然而世人無不有死, 早死晚死而已, 假如一個人的死如同其他生物的死沒多大的不同, 又有如花開花謝, 沒有救贖, 人類要死, 有了救贖, 也照樣要死, 橫豎是個死字, 那麼耶穌來救贖什麼呢? 難道耶穌走這一趟做的是虛功, So did 佛?

華格納的故事裡, 哥德的故事裡, 女人是男人的救贖, 死亡是愛情的救贖, ….

Lord has delivered me into the hands of those from whom I cannot rise up……

清晨的現在, Kirkby的 聲音如同天籟一般傳來, 什麼會是我的救贖? 顯然不會是耶穌, 當然更不會是女人了. 那會是死亡嗎?

在Lessons of Darkness的故事裡, 我學到了什麼呢? 在耶穌被出賣的前夕, 發生的事可以跟我說什麼? 日出時, 悲傷真的可以被終結嗎?

Let darkness be darkness. Let dawn be dawn. Orion不過就是在地球的角度看過去的排列後的結果, 他跟北方應該無關, 當然跟救贖更扯不上關係.

我今天在瞎掰. 因為小說該怎麼寫下去還在想.

我等著我的朋友G的柯普韓的導引.

5 則留言:

G 提到...

好,我會寫。就寫在你這兒,別笑我就好。


讀了你的文中關於「救贖」「孤身在美國的日子」的用法,似乎也常出現在你其他的文章裡,這可是小說家足以ㄧ生擷抗的課題呦。

ARWEN 提到...

有人問我, 假如時光倒流, 我還願不願意一個人到美國去.

我是遲疑的. 倒不是因為念書辛苦, 而是有幾次因為生病而讓我自己覺得會撐不過來. 有時只是覺得大概上天要我做的事還沒完, 所以留我一命. 但是那些過往還是在我的心中留下陰影.

其次是救贖. 我記得我不常用它, 不過你說了就算數. 我以前一直希望有人來救我, 所以對這是特感興趣, 不過現在知道, 這個希望渺茫, 或者說我需要被救贖嗎?

好像回應了你又好像沒有.

我等你.

G 提到...

Leçons de ténèbres 沒什麼好講的,略有宗教情懷的,或粗解音律的,應該沒有不深受那種純粹的美所感染。


我收有版本 CD 7 種、LP 3 種,其中(BNL 112735)由 Ann MONOYIOS, Monique ZANETTI 兩位歌者所唱,是我最推崇的版本。

François Couperin 原本為了復活節前的週四濯足節(Maundy Thursday)、週五受難節(Good Friday)、週六(Holy Saturday)這三天各寫三首 ( 3 Leçons) (共 9 首),但不知為何,只有濯足節的三首留下,這就是我們現今聽到的 Leçons de ténèbres .

Leçons de ténèbres 正確的翻譯應是我高貴的朋友所寫,稱為哀歌。不管直譯成「黑暗的教訓」或「復活節前夕的日課」都不是那麼貼切。

Ténèbres 是在復活節前三天子夜舉行的儀式,由頌經、歌詠哀歌(即上述的 Leçons )、應答、吹熄臘燭等過程反覆進行,直至最後沒入黑暗靜寂,結束。教眾沈默離去。

François Couperin 的 Leçons de ténèbres ( Lessons of darkness for Holy Wednesday ) 記為 Holy Wednesday 事實上舉行是在過了 midnight 的子夜,也就是 Maundy Thursday 了。

感同身受 提到...

正是因為有死亡這個破局,所以生命似乎顯得沒有意義,於是宗教之中設想了死後的世界。救贖便是因此而存在,因此而有意義,不是嗎?不過,對理性主義者來說,那種虛無縹緲的死後世界實在難以捉模,更重要的是現世的生命,所以我更愛儒家的思想。

LUDWIG 提到...

莊子說,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大德說, 哪裡有生死, 哪個綁住你了?

也許也是個辦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