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方思華的才氣所迷,但是有一陣子,他的唱片很貴,小氣的我買不下手。當遇到日版時,價錢不高,所以就買了。一聽之下,叫了聲慘。然後收起來。那時試聽的器材符合一般發燒等級。
這幾張唱片被我冰了起來很久很久。後來,我遇到法版,很開心,聲音不錯,我繼續享受時常聆聽方思華彈琴的時光。除了蕭邦與貝多芬,還有普羅可非夫。
隨著年紀越大,對音響的看法越來越沒有自己的見解,總覺得一套音響能讓自己一整天都開心愉快的聽音樂就是最好的音響。什麼解析,音場,音像,高低延伸,相位等等,慢慢不是太重要,變成有很好,沒有也沒關係。
我幫朋友設計音響,只把物理上該做到的做好,其他就交給了它未來的主人。它的主人需要解析,音場,音像,高低延伸,相位也好,或是只是想攤在沙發上享受令人迷醉的薩克斯風也行。悉聽尊便。這事得要她自己來。
最重要的是,一套音響不能破壞家庭和樂。不擋路,不妨礙居家觀瞻,不......等等等,變成是除了好好聽音樂之外的要件。於是,當年搬進這個家時,我索性把多年來收集的號角驅動器與大型Alnico低音單體鑲嵌進了裝潢裡面。看不到線,不覺得是個喇叭,只不過是家裡櫥櫃上裝了幾隻單體就是。
這當然就顧不得所有發燒要件,連跑線都極不衛生。
可是,這卻是全家都可以接受的聲音。整天裡絃歌不絕於耳。自從黑膠正式開聲,雖然這套黑膠比起我辦公室裡的那套簡直是開玩笑,用的還是廉價的MM唱頭,但是奇蹟發生了,過去貝多芬之後的音樂在禁播之列,如今,連普羅可非夫也可以唱了(當然交響曲例外)。
更大的奇蹟是,被冰了多年的日版方思華竟然也好聽了起來。
這系統有他自己的個性,不是我可以操弄的,就如同魔戒,我不是它的主人,是他的朋友,也是他的奴隸。他用他的想法來播放唱片,不見得就是他自己的聲音,而是他想像中的,這張唱片該有的好聽的聲音,於是,每一張唱片裡有他的個性,有錄音本身的個性,當然也有音樂家的個性。
隱隱約約,我會自言自語著,My precious!
我已經難以想像沒有他的日子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