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7日 星期六

野山水雲

在最後一天最後幾小時, 我趕上吉諒師父的展覽, 被ray耽擱了一下, 只好帶著Joanne這搗蛋鬼一起去. 還好她除了每三分鐘就要喝水, 倒水外, 鬧得我無法好好看之外, 沒惹什麼嚴重的事出來. 對了, 有一次她差點用手摸到師父掛得低一點的作品, 嚇出我一身冷汗.

DSC01119

我是個庸俗的人, 不懂太多東西, 像懷素的自敘帖, 在金庸小說裡面讀過才知道有懷素這個人, 至於他寫什麼我實在有看沒有懂, 所以我喜歡看大字一點的, 如這野山水雲, 看起來真有野外看山的味道, 師父除了書法之外, 畫畫也是一絕, 我每次看他的展覽都會想要請一幅回家, 奈何阮囊羞澀, 我一直在想, 彭老該我的那筆本來是要挪去買朱師傅的唱頭放大的. 是不是該改來請一幅師父的作品呢!

吉諒師父的網頁在此.

Daily Deli

在林森路上開了一家小店, 崇晦國宅對面, 店面很小, 裡面也坐不了多少人, 我在想應該是賣to-go的居多. 賣的是西式的餐點, 我走過去綠素界時繞過去看過menu, 那次賣的是咖哩飯之類的, 我猜應該是日式的吧! 我沒進去因為他沒賣素食的, 看他店面打理得如此精緻, 新裡有點覺得可惜.

DSC01112



落地窗前擺幾張椅子, 很有在巴黎街頭看到的小店的樣子. Lora跟Diane去吃過. Diane這挑食的傢伙還算喜歡這家的吃食, 尤其是他的濃湯. 這點我是蠻意外的.

DSC01111

同一個時間拍的, 這次是沒開閃光.

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完成的未完成與未完成的完成

人生有什麼樣的事是完成的嗎?

未完成的東西可能是完成的嗎?

我常在想, 其實人能完成的事情實在不多

未完成的是要靠人來完成  還是

這未完成的事情自己就是一件完成的事情

SchubertS8Giulini



不能看透這件事情的人  一生可能都會在遺憾之中

度過

Schubert一生寫了9首交響曲, 生前沒有一首是有公開演出的

我的好友大羅寫了一篇名為木耳的文章也訴說了這樣一件事, 讀來令人極為動容. 這樣的事情聽起來蠻悲情的, 但是其實多數Schubert的作品在他生前都沒有首演過, 包含諸多的鋼琴奏鳴曲.

1822年, Schubert寫了兩個樂章的交響曲, 就這麼擱著, 到死都沒再拿出來完成它, 所以被稱為"未完成". 有人說, Schubert是故意這樣做的, 因為這兩樂章就構成一個完整的世界, 再多兩個樂章也算多餘. 我其實不這麼想, 因為我的想像中 Schubert不是這種心裡會拐這麼多彎的人, 也應該是個單純且照著生活與當時常規過日子的人, 該是四個樂章, 他不會故意少兩個. 我想他多半是忘了把他們擱在哪裡了, 所以就算了, 像我也常幹這種事.

Schubert的許多作品沒能在他生前完成首演, 這樣的是對很多作曲家而言是一種未完成. Schubert的未完成其實自成一個宇宙, 其實也算是一種完成.

有人說, 這Unfinished的旋律充滿田園風格, 很溫暖, 充分展現出 Schubert和藹, 平易近人的風格, 可是我聽到的卻是一連串不安的顫動, 其嚴重程度遠大於Mozart 40號交響曲首樂章裡中提琴在愉悅平順輕快的主旋律下的不安的顫動. 每次我聽這首未完成後, 總是有一股莫名的難過. 朱里尼的悲劇聽起來沒那摸悲劇, 未完成倒像是悲劇一般. 早逝的Cantelli的指揮常讓我有更深的這樣的感觸.

SchubertS8Cantelli

1822年, Schubert證實自己得的是不治之症.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沒聽過這張不算聽過曼紐因

曼紐因的神童傳奇被傳頌很久, 不過一般人對他的評價並不高 我聽過他的一些立體聲錄音也覺得如此, 所以我也一直人云亦云的覺得Menuhin不過是利用是英國人的優勢而已. 但是假如你挖掘深入一點, 那麼有些事是會改觀的. 我們先從小品開始.

MenuhinEncores



這張小品可以聽出來曼紐音的技巧實在是無懈可擊, 與Ricci等相比, 一點也不遜色. 你可以在Youtube上聽到他演出Sarasate的曲子, 以及其他早期的Menuhinu. 這張專輯裡的母親教過我的歌比起發燒片Delmoni所演奏的更令人動心.

其他標準曲目, 還是要找早期Mono錄音的, 我貼幾張出來吧!

與Kempe合作的Brahms.

BrahmsVCMenuhin

與福特萬格勒合作的孟德爾頌.

MendelssohnVCMenuhin

與Silvesti合作的Beethoven.

BeethovenVCMenuhin

上面的錄音是在1950年代錄的mono錄音, 此時的Menuhin進入成熟的階段, 技巧也仍然保持得很好, 英國人的悶燒與悶騷讓音樂多了一些頓點與轉折, 你會覺得似乎多了一點思緒, 比其他人的演奏彈性多一點, 連續音與滑奏很美, 有一點點像是要拉帕格尼尼一樣, 比起一般表較平穩寬廣的演出, 我更喜歡這樣演出的Beethoven. 這樣的特點在Brahms的慢板樂章裡更明顯, 也配合了那種Brahms特有的悶燒. 而孟德爾頌就真的燒了起來了.

但是所有傳頌必須在聽過Menuhin1932年在作曲家親自指揮下的Elgar violin concerto的錄音中方才認識到Menuhin的天才. 這首本來要請克雷斯勒來錄的曲子, 交到了Menuhin的手上, 英國人的悶燒你都可以聽得到, 因為曲子悶燒, 伴奏也悶燒. 聽過杜普雷的Elgar cello concerto的一定會了解我說的. 再版的HMV ALP把聲音重製的非常好, 也許一開始你會覺得這是非常mono典型的錄音, 音場狹小, 頻寬不足, 但是當進入Menuhin的琴聲之後, 似乎這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ElgarVCMenuhin

我們能怪一個人因為年紀而帶來的退化嗎? 也許Menuhin應該讓他的傳奇留在mono時代, 在他無法再輕易駕馭他的琴時停止一切錄音嗎? 我不這麼認為, 這是身為一個人的宿命, 但是這樣的過程並不羞恥, Menuhin仍然在STereo時代錄下不少作品, 可能多數人以為不如他的mono錄音, 不過假如您聽一下他跟肯普夫的Beethoven violin sonata的錄音, 兩位老先生真的展現出歲月所帶來的圓融, 將Beethoven曲子中的衝突化開, 是一種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境界, 當然也是年輕的曼紐因所無法做到的, 儘管那時的他有多高超的技巧.

beethovenVSMenuhinKempff

 

Chopinian Liszt

我的朋友大羅說: Chopin的曲子可以多買幾版, 因為每個人彈得都不一樣, 而且你會想一聽再聽, 可是Liszt呢? 你會想一聽再聽嗎?

老友的話要聽, 所以我的Chopin蠻多的, Liszt相對地少, 雖然Liszt的產量一點都不輸Chopin. 而確實, Liszt的曲子比較少人錄. 我想也不是真的因為Liszt難度高.

看了交響情人夢, 想到野田惠猛練的那首超技練習曲, Arrau與Berman都有錄, Berman的錄音效果差一點, 不過彈起來比較電光石火一點. 這樣可以因為電視劇而吸引人來聽Liszt.

ListEtudeBerman



還有呢? 他的晚期的作品充滿了神祕的氣氛, 這樣的神秘氣氛指向後來的史克里亞賓, 也就是說, 史克里亞賓不是只有像蕭邦而已, 可惜這條路接下去走的不多. Brendel這人稱學究型的鋼琴家卻把他們彈得很好, 飛利浦的錄音很適合這樣的鋼琴曲. 一個人想靜靜的時候很好, 不會擾動出過多的情緒.

LisztLatePianoBrendel

可是, 讓方思華來彈Liszt, 樣子就完全不一樣了, 那種自由自在的彈性速度, 加上一點點濫情, 我幾乎要以為這是Chopin的曲子, 要不是那熟悉的匈牙利旋律的話. 而芳思華做到的假如僅僅是把Liszt彈成Chopin, 那沒什麼了不起, 重要的是Liszt的影子仍然潛在底下擾動. 而我們一向習慣的匈牙利舞曲不在那麼輕快, 那麼流暢, 那麼...., 這旋律被解構後, 那種Liszt獨有的神祕感還是那麼突出.

LisztHongroisesFrancois

你不常聽Liszt嗎? 或是Liszt買來只是來聽炫技用的嗎? 還是只是測試音響用的呢? 試著用不同觀點來聽Liszt吧! 至於方思華這張, 一定要買來聽聽喔!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原型No.2

多年的辛苦現在看起來是值得的, 我的黑膠唱盤終於誕生了, 之前原型, 我一直覺得比例不對, 顏色不好, ...等, 因為我是一個沒有什麼美感創造力的人, 可是我偏偏對美感很講究, 所以自己做唱盤會出的問題就是做起來不美, 我之前的半成品的問題也在此. 但是當叔叔把一切都裝起來後, 哇! 比例, 質感, 平衡, ...,等都出來了. 原先以為不鏽鋼柱會太長, 現在看起來剛剛好.

DSC01089



重盤是深藍色的亮面烤漆, 馬達座稍大一點點, 底色是黑色霧面, 唱臂座是鋁合金加銅, 拋光後很亮也很搶眼. 再來看一下側面圖吧!

DSC01090

DSC01091

我的照像技術不好, 實物更好看, 接下來我計劃將馬達做縮小一點, 把飛輪用銅車再做大一點, 另一端的飛輪改成黑色或者也用銅來車. 這樣應該會再好看一點.

不過過程中出了麻煩, 那就是原本重盤車好後去烤漆, 那溫度讓中間填塞的工業塑膠微微變了形, 這下子中心點跑掉了約1mm, 所以轉起來時, 肉眼看到似乎盤會微微晃動, 真是Orz! 所以叔叔跟我討論後, 決定更改加工程序, 再做一次重盤, 唉! 這樣又要花不少錢了. 其實盤子轉起來很穩也很順暢, 我想真的放上片子來唱應該也不會有問題, 但是基於盡量做到完善, 還是再做一次吧! 這幾個出問題的重盤還是會給一起做的朋友, 畢竟看起來還蠻正點的.

我過幾天請朋友幫我把唱臂裝上去, 就可以聽了. 看來我的自製唱盤夢快要實現了. 哈哈!

Colin超長手工唱臂-2

Colin是我的朋友中極具創意的一個人, 實驗精神與實作能力很棒, 跟我們做學術研究的人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近幾年聽黑膠的人多了, 可是黑膠相關的設備一樣比一樣貴, 最不合理的大概是唱臂吧! 所以他除了出一款他家的正常唱臂外, 還有一款手工唱臂, 顧名思義就是他提供你買不到的材料, 你要回去自己手工裝配起來.

DSC00427



後方那根是正常的臂, 前方的就是手工唱臂, 簡單的構造, 用銅車起來, 配上釣魚用的碳纖維桿子, 用工業塑膠做的底座, 可以一邊唱一邊調高度(VTA).

下面這支是偏雙支點的臂, 非常有創意, 去除了單支點臂不穩的問題, 可是把支點降為兩個, 有效減少摩擦力, 仔細調整後不太需要抗滑,  長度為15吋. 真誇張, 但是一點也沒有不靈活的問題, 片子再不平也可以唱, 內圈也不會破聲.

DSC01009

DSC01010

我覺得與其要買3,4萬的唱臂, 不如買這支, 除了外觀不行之外, 以功能性而言, 一般唱臂是比不上的. 多少銀兩呢? 4000NTD吧!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好多貝小協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很出名, 自從茱莉馬克以貝小協稱之後更出名了, 每一個violinist不錄個幾版不會干休, 每一個聽古典的不買個幾版也不會干休. 你算過你有幾版了嗎?

BeethovenVCSzigeti

我自己先算一下:



大歐X6

密爾斯坦x2

許奈德罕x3

葛羅米歐x2

曼紐因X2

謝霖x2

海老公x1

柯崗X2

蘇克x2

帕爾曼x1

祖克曼x1

費拉斯x1

鄭京和x1

史坦x1

克萊斯勒x1

西格提x1

克瑞伯斯x1

富蘭卻斯卡提x1

克雷曼x2

我看不要再數了, 因為在陰暗的角落一定還有其他版本躲起來哭泣. 好吧! 你真正常拿出來聽的是哪一片或哪幾片呢? 幾年前, 阿輝的介紹讓許奈德罕與約夫姆的版本大紅特紅, 當然我們不要忽視大歐的經典, 但是隨著我收到的mono片多了起來後, 我越來越覺得我的興趣在轉方向. 也許像好友傑拉德說的, mono片讓人不會疑神疑鬼地想著音場與定位, 而且更專注在音樂裡. 我現在最喜歡聽的是許奈德罕與福老這版. 我一點都不覺得福佬會想控制獨奏而讓音樂變成交響協奏曲, 但是福佬的指揮好起來時, 會讓人似乎在樂團還沒發動前就先來一陣風依樣, 當獨奏出來後, 許奈德罕就好像駕在風上優游起來, 他的琴音是古樸的, 跟很多人比起來, 少了迷人的丰采, 不過也許迷人是這個曲子最不需要的吧! 此首曲子裡, 慢版是我最喜愛聽的, 許奈德罕與福老把速度降到非常非常慢, 跟有名的傑力畢達克有拼, 但是曲子的結構一樣緊密, 這個是莫尼黑愛樂所不及的. 好像是一個武林高手用一種很緩慢的方式在走路一樣. 不過由於是現場演奏, 有時音準控制上稍微差一點, 不過這無損其價值.

対了, 附帶一提的是還有一個指揮在指揮協奏曲時也讓我有一陣風颳起的感覺, 那就是柏恩斯坦,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他指揮, 富蘭卻斯卡提拉奏的蕭頌的詩曲, 淒美哀怨的極致啊!

後記:

上面是我以前寫的, 後來又增加了不少版本, 真是茱莉馬克兄的班歌呀! 有一次到大羅家去, 他一直抱怨鄭京和小姐拉得不好, 彭老大實在聽不過去了, 那天和我殺到他家去, 重新花了30分鐘把沒鎖緊的唱臂鎖緊, 再調過其他部分, 伴奏部分與獨奏部分浮現出個別的美與整體的和諧, 讓大羅笑得合不攏嘴, 因為那是400台幣不到買的唱片. 有一點瑕疵, 但是一樣好聽.

貝小協是一首值得多買幾個版本的曲子, 我的意見是單聲道的老錄音要有個三四版, 立體聲早期的五六版, 後面一點的也可能收個三四版, 這樣聽起來會非常有趣味. 還有, 如上所述, 千萬不要忽略伴奏的人是誰, 其重要性不輸給獨奏者. 至於要不要買首刻版就見仁見智了, 因為一張首刻版可能可以買全上面我講的早中晚加起來13,14張一般版本的片子了.

上面的照片我本來用的是文章的主角許奈德罕與福老的版本的照片, 不過我剛剛臨時決定換成西格提的版本, 原因不在西格提比許奈德罕好, 而是西格提的聽起來多一點早期音樂家的隨興, 不是那麼嚴肅, 而且這是一張日本版, 便宜的價格並不減損我聽它的樂趣, 許奈德罕的兩版都遠貴過他, 但是我喜歡的許奈德罕與福老的首刻版本雖貴, 也不超過1000台幣.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迫力與舒緩

貝多芬的cello and piano的作品, 一般錄音都會把他的一些變奏曲一塊錄進來, 不過Rostropovich與Richter這個經典版本卻沒有, 但是這些變奏曲實在太好聽了, 尤其是依照Mozart與Handel的作品的變奏曲. 比較起其他奏鳴曲的迫力, 我聽他們的時間多很多. 而Rostropovich與Richter的演出的緊張感又比其他名家的多許多, 我想這是因為Richter的關係吧? 因為Richter快慢, 拍點以及強弱的運用方式主導了這個作品的演出.

BeethovenCSRostropovich



雖然我極喜歡Rostropovich的琴藝, 不過這個曲目我多半聽的是其他人的演出, 如傅尼葉, 或甚至Casals的單聲道錄音. 後來我又遇到了Rostropovich與Devetzi的合作, 剛開始只是為了聽Richard Strauss的Cello Sonata這個少人錄製的曲目, 不過Strauss的Cello Sonata並無法呈現出他在管絃樂的那種迫力, 色彩, 或說是音塊的方式, 這應該是兩支樂器實在無法做到吧, 所以這個曲子並無法說出與前輩作曲家不同之處, 但是B面的Beethoven的變奏曲卻充分表現出羅氏舒緩溫暖的琴音, 配合上這些慧黠的旋律真是剛剛好.

RichardStraussCSRostropovich

說到單聲道錄音, 我上面那張Rostropovich與Richter就是單聲道的, 這個錄音太出名了, 版本壓片眾多, 一般人熟悉的當是飛利浦的彩色封面的盒裝版, 不過這個曲目我最早是在高雄尚音買的Gate-Fold的廉價版本, 老實說我一點都聽不出來他的好, 後來買了的Duo系列CD更糟, 一直到買了早期盒裝版才好一點, 但是在一次機會裡同時買到上面那種黑白封面的Gate-Fold裝的Stereo與Mono的版本, 我才體會到這個演出的力量, 實在不是盒裝版可以比的. 也許是因為我的音響裝置特殊吧!

同一曲目還有Casals的單聲道版本, 那真是迴腸盪氣的演出, 1930~1940的錄音, 卻一點都不讓人覺得過時. 是我最喜歡的演出, 比一般炒做得貴得要命的傅尼葉加顧爾達的大花版要好聽許多.

BeethovenCSCasals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鳥唱片

這是小傑給我的蘇聯mono唱片之一, 俄文看不懂, 還好背後有英文. 林姆斯基的Piano Concerto, 咦! 他有Piano Concerto. Wiki一下發現是他在巴拉其列夫的Free School時寫的, 很短.

RimskyPCRichter



一聽之下這是什麼鳥唱片? 喔! 因為封面是一隻鳥! 聲音真爛. 不過聽了三分鐘, 嘿! 還真不錯聽, 就是林老師最擅長的異國情調旋律, 其中一段還頗有中國風. 標籤做得比封面好多了.

RimskyPCRichterLabel

Youtube一下, 發現比LP聲音好, 哇勒! 耐安ㄋㄟ!

Rimsky Piano Concerto By Richter.

不知道這種封面的道理何在, 怎麼想得出來, 做得出來, 佩服! Orz.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勇哉楊老師

這裡的楊老師是楊家輝老師, 而不是揚中平老師. 這一天, 我們因為我的學生們要來找我騎車, 所以臨時改變路線, 我們三個體力比較差的老頭子4點半就從系館出發, 沿途從開元路, 新化老街, 虎頭埤, 觀日亭, 再沿162到龍崎, 經關廟後回到學校, 全程大約60Km.

觀日亭是台南知名的單車路線, 坡度是有一點陡的. 並不是那麼容易騎的, 我也是訓練一陣子才爬上來, 本來建議楊老師先開車把車載到虎頭埤的, 不過他說不必了.

我們先出發的三人一路不太休息地到達觀日亭腳下. 略事休息. 楊家輝老師剛騎車沒多久, 不過已經展現了潛力, 但是當我們路上遇到一位72歲的阿伯, 更厲害, 從永康到觀日亭都不必休息, 猛. 這是他們的合照. 高掛天上的是月亮.

DSC01035



不久, 楊老師跟在我與楊中平老師之後到達觀日亭. 雖然他中間停下來兩三次, 但是以一個騎車不到兩個月的人, 很厲害, 也有勇氣.

DSC01036

DSC01037

接著不到10分鐘後, mobo, Aaa 與Vincent也到了.

DSC01038

DSC01039

DSC01040

Aaa最勇腳了, 騎小折, 沒有前變, 後變應該只有八段, 這樣也直上觀日亭. 我們到時, 太陽很大了, 這天天氣好到可以在山上看到遠東百貨那棟圓柱形的高樓.

DSC01041

那一天大家當然都騎得很累, 我本來還在想, 揚老師以後大概不找我騎車了, 沒想到星期三晚上一通電話.

"蘇老師, 明天早上四點半要不要騎車?"

楊老師真是勇呀!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Starry Starry Night

前一陣子, 老歌星唐麥克林(Don Mclean)來台演唱, 看看他滿頭白髮, 老邁的樣子 很難想像他的歌聲還是一樣棒. 他的專輯 "American Pie" 是當時紅極一時的唱片. "American Pie"這首極快的歌簡單道盡美國流行音樂史, 聽來極為過癮.

AmericanPie



年輕的時候, 學吉他, 學的就是他的"Vincent" 與 "And I Love You So". 大家順便看一下他年輕時的樣子. 這兩首歌是當年我們一定要邊彈吉他邊唱給女朋友聽的歌, 我苦練多時才能成功地從頭到尾不間斷地彈完, 雖然我當年的女友現在已經成為別人的孩子的媽媽了, 不過年輕時練就的曲子以及回憶比這些都重要.我尤其喜歡Vincent這首歌, 原因當然是因為我深愛畫家梵谷的畫以及他的傳記.

不過有些事情是可以延伸解釋而有新的意義的. 在此, 我把這篇文章獻給Vincent 與Starry, 因為他們都給過我許多啟發. 我不知道現在彈吉他唱歌給女朋友聽是否過時又老氣, 不過我想如果今天的你們這樣做, 她們一定也會感動到不行.

Finding Forrester

2001_finding_forrester_005

這部電影中文翻譯做"心靈訪客", 2000年發行的. 故事敘述一個黑人高中生(Jamal)無意間認識普立茲文學獎得主威廉佛瑞斯特(Forrester)的故事. Forrester教導Jamal如何寫做, 如何啟發自己的內在, 同時Jamal也打開Forrester封閉多年的心靈, 兩人亦師亦友, 故事最後, Forrester回到它蘇格蘭的家, 死後將他的公寓, 藏書以及他的作品贈給Jamal. Jamal將Forrester未完成的作品做序後發表.



Forrester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關於他的背景描述雖然不多, 我們知道的就是他以"Avalon Landing"一書獲得普立茲獎後就消失了. 真正的文學家需要將自己的內心掏在陽光之下, 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習慣如此, 所以有人選擇隱退, 當然有可能是那一本書已經用盡他所有的才華, 因此再也寫不出一樣的程度的作品, 當然也有人厚顏地利用得獎的名氣, 少數人則選擇不再出書, 將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留在世間.

我的好友, 政大歷史系教授彭明輝有一段文章, 我節錄一些提供給大家看一下:

有時我們因為葉子太多,而看不清樹的面貌。對人,對音樂,對生命的一切,每個個人都只是小水塘。
自從一九九九年英國文人學者伯麟(Isaih Berlin)過世以後,西方最後一個文人學者的傳統已戛然而止。至於近百年來努力向西方學習的中國和台灣學術界,文人傳統早已隕失殆盡。.....

史學前輩中最惜墨如金的要算沈剛伯先生,教了一輩子書,似乎只出版了幾本數量有限的著作,有一回談到撰寫學術著作的事,他老人家說了一句頗耐人尋味的話:「法國史學家古蘭吉(Fustel de Coulanges)的著作夠精彩了,難道我們會寫的比他好嗎?可是古蘭吉的著作今天還有多少人讀呢?」.........

學術與生產線畢竟不同,並非花了多少時間就會有多少成果,尤其人文學科的學者們,是否寫出別具新義的論著往往取決於一念之間,多年食桑,可能僅得一絲。..........

一位美國史學家年輕時是西部開拓史的明日之星,少作一舉成名,然而登上講台以後卻三十年未有新著,和出版社簽了許多書約,無一踐履,到老年時回顧一生,不禁茫然。有人問他何以致此?此公答曰:「學生以為我是大海,這個舀一瓢水,那個舀一瓢水,其實我只是個小水塘,舀一瓢水我就枯竭見底了,只好再努力積水,好不容易積得些許,學生一杓子又舀乾了。」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我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是大海,能是個小水塘於願以足,如果小水塘還能維持些許可用之水,更要歡欣鼓舞、感謝上蒼恩澤了。

[END]

任教職多年, 我的感覺也是如此,

我只是個小池塘.

雖然說我教出來的學生不算多, 不過也不少, 但是多年的行政, 管理, 教職雜務以及健康問題, 我的學問可以說是日益減損, 這小池塘終於處於快要乾枯的地步了. 論訊號處理, 我比不上勝富與維城學長, 論硬體與架構設計比不上原瑞學長, 宜豊與忠和, , 論壓縮, 我比不上景新與玉琳, 論勇氣比不上俊一學長, 論心胸寬大, 我比不上禹鴻學長, 論軟體更是差義崧與惟中學長遠甚, 連你們可能覺得我的口才不錯, 但是老實說, 我自知比小路學長還差一籌. 差幸我對系統的整體概念以及對研究的前瞻會好一點, 不過現在的勝富學長也早就遠在我之上. 那麼我還能有什麼能提供給各位的呢? 時常連我自己都會在夜深人靜時問我自己, 我到底還有什麼能讓各位獲益的呢?

每當我想來想去, 而每想到一個自己的優點或好處, 總是很快就被自己否定.

因為我終究只是個小池塘, 這裡有一點點水可以舀, 有一點點還可以看的風景, 旁邊有個亭子可以歇歇腳. 我努力蓄水, 渴望來過的人會想要再回來看看. 努力食桑, 希望還能吐出些些絲絮, 到死方盡.

2001_finding_forrester_003

神話般的聲音

到醫學院放放唱片給來當志工的歐吉桑與歐巴桑聽, 我是以口水歌來當中心, 順手從櫃子裡挑一些唱片, 就看到這張沉睡很久的唱片. Judy Collins的Judith.

JudyJudith



我非常喜歡她唱的For Duke這首紀念爵士Big Band大師Duke Ellington的歌曲. 而另一首我喜歡的是"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取出試播時, 我又像是二十多年前初次聽到他時那般迷醉, 也因為這首歌, Judy成為我最喜歡的女歌手, 當然原因還有她那迷樣的眼神. 多年後我遇見另外一張唱片, 也收了同樣這首歌, 唱的人也是一位女生, 專輯名稱叫FairyTales. 我聽過後更喜歡這位的唱法, 這是少數口水歌裡我喜歡超過我初聽唱者演唱的例子.

FairyTales

這是Radka生前最後一張專輯, 發行後不久就過世了. 時年30歲. 這張唱片我不常聽, 因為每次聽完都必須要一陣子才可以回神.

當天, 我放了Judy與 Radka唱的這首"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聽眾也多半喜歡Radka的詮釋, 當天我在想, 假如Radka來做義工, 也許就不會這麼早走.

Radka的歌聲很美很美, 這真是神話一般的聲音.

雖然如此, Judy在我心中的地位還是一樣不變. 同專輯裡的"Send in the Clowns"一樣動聽極了.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溜滑梯

我踏著細碎的步子

邊走邊跳著邊回頭看著妳

深怕步伐短小的妳跟不上我的腳步

妳走了一下, 看到了一架美麗的溜滑梯

挨著我說要上去玩

好呀

SchubertVS162D574Suk



妳連走帶爬地上到溜滑梯上面在滑下來

然後再了爬上去, 要我也跟著一起玩

我用鈍重的腳步爬上去, 也跟著滑了下來

妳高興地格格地笑著

我們圍繞著溜滑梯以及週圍的公園玩妳追我跑的遊戲

我把妳抱著轉圈圈

我帶著妳跳著輕快的舞步

.

.

.

.

但是我老舊的身軀一下子就累了. 雖然妳還吵著要玩

可是我們卻不得不回家了, 因為

天也黑了.

夜裡我做了一個夢

夢到我在來後變成一個孩子

妳溫柔地牽起我的手, 唱著歌給我聽

而我也如今天的妳一樣要求要溜滑梯

妳輕撫著我的頭說好, 正如

今天我也輕撫妳的一樣

那時的妳想起了今天的這一幕

帶著濕了的眼角跟是個孩子的我玩了起來

我們一起溜滑梯

轉圈圈

跳舞

.

.

.

我的黛呀!

那時你可還認得出我嗎?

D.574是Schubert在1817年寫下的小提琴奏鳴曲, 這是Schubert少數此類作品, 曲子充滿溫馨與快樂, 第一樂章的幾個下降音型讓我想起我陪黛溜滑梯的快樂時光. 最後樂章比較特殊地不是重復第一樂章的樂念, 而主要是第二樂章的氣氛, 雖然音形與調子變了. 因為第一樂章雖然也有著歡樂的氣氛, 但是帶著一絲思的不安, 偶而的遲緩, 以及一閃即逝的淒涼.

鐵畫銀鉤

在倚天屠龍記裡, 武當張翠山以鐵畫銀鉤著稱, 今天侯吉諒師傅要以他多年來的心血結晶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請大家踴躍參加.

a14e810b

 

鐵畫銀鉤——侯吉諒書法篆刻展
Hou Chi-Liang’s solo Exhibition
時間/2008.11.29(六) ~ 12.20(六)
開幕茶會:2008.11.29(六)PM3:00~5:00
地點/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藝術中心
台北市重慶南路三段38號B1 TEL:              (02)2337-7155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10:00~17:00(周日休館)
侯吉諒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hjl/

 



ce358491

以下是師傅的精心作品. 祝師傅風生水起.

b03b4ec4

216c9294

e1021c61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會變更年輕的楊老師

楊老師是我的前輩的前輩, 論資歷可以當我的老師了, 他也被我拉來騎車, 第一次是其他借來的車跟我們去爬新化. 中間我把車借他騎了一下, 馬上決定買新車, 我原本建議他直接買公路車, 不過她說還是先買登山車. Trigon車架配Mavic輪組以及XT/LX零件. 現在他一次騎個四, 五十公里已經沒問題了.

DSC01008



這是上周末我們去騎四草大到我替他拍的照片, 那一天下個小雨, 但是其實海邊風景很美,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車在中途, 飛輪絞到被任意丟棄的釣魚線, 我們在那邊徒手拉斷一堆纏在一起的線, 處理完已經太晚了, 只好回家. 這星期我要約他去騎觀日亭.

荷蘭版的London

一般人聽黑膠, DECCA的要是大小DECCA, 聽副標的London就好像矮人一截, 假如不是英國版的, 那麼London至少也是要美國版的. 假如搞到別的國家壓片的, 那真不好意思跟發燒同道說呢!

同樣的道理, 聽Beethoven的Piano Sonata, 現在最夯的黑膠當屬Gilels的DGG, 要不然Backhaus的DECCA也很嗆了, 古一點的如Columbia的Hess也是彭老大力薦的. 要是聽到阿胥肯納吉的, 一定被人笑沒水準, 沒深度.

問題是聽音樂, 壓片版本很重要嗎? 聽幾千上萬一張的ED1真的讓你聽到更多音樂嗎?

問題是聽音樂, 文以載道很重要嗎? 就算是, 那麼不能用聽海頓的方式來聽Beethoven早期一點的Sonata嗎? 有需要那麼累嗎?

BeethovenPSAshkenazy



看到這個封面設計到這麼醜, 實在讓人買不下手, 我20USD不到買了這12張, 買來一直放了兩年, 因為聽Beethoven Piano Sonata, 怎麼樣好像都輪不到他先生彈的. 但是就是那一天, 心情對了, 拿出破破的盒子, 拿出顯然一次都沒唱過的No.1, 我一連聽到第四張完才停下來.

太好聽了. 這麼珠圓玉潤的琴聲, 這麼自然的殘響與餘韻, 這麼輕鬆自在的演出, 放眼我手上的眾位大師的版本, 這幾首Beethoven的Sonata, 就這個我最甲意.

我看一看, 覺得它的標籤顏色有點奇怪, 與其說她是一般London的那種紅, 其實她比較像有一段時期飛利浦的那種紅. 我好奇之下(平常我聽音樂哪管這個的), 嘿! 荷蘭壓片, 嘛的! 最不值錢的版位. 可是, 好好聽的聲音. 我拿出我的Ashkenazy彈的Beethoven Sonata的單張的英版London的(又不好意思讓人發現我有不少Ashkenazy的唱片了, 真會讓資深樂友與黑膠友笑話), 比較下, 聲音確實有很大的不同, 原來的英版, 低頻比較多一點, 形體大一點, 可是音質粗一點, 片況當然差, 因為老美實在不太愛惜唱片. 而這荷蘭版的聲音還真的有一點接近飛利浦的聲音, 細緻, 收斂許多, 處處散發出飛利浦的黑膠的那種光澤, , 但是仍保有DECCA那種飽滿豐腴以及略為誇張的音場表現以及殘響, 簡直是集DECCA與飛利浦的優點於一身.

BeethovenPSAshkenazyLabel

20USD買12張唱片以現在的CD動不動就來個跳樓流血大拍賣, 50張2000NTD, 實在也算便宜(不過加上歐洲到台灣的運費就算貴的了). 但是以如此低的代價聽到這樣的聲音, 怎麼不讓人欣喜.

附註一: Ashkenazy自1974年至1981年才錄完此一全集, 跟一般人說他一下子就錄一整套的說法顯然不符, 我以前見他唱片出這麼多, 也以為一般人的說法是對的, 所以我也犯了人云亦云的錯誤.

附註二: DECCA在數位時代起在荷蘭壓片者占多數, 聲音也自與早期不同, 其實各有各的好聽之處.

附註三: 中後期一點的Beethoven Piano Sonatas, 確實我偏愛我手上其他演奏家的多一點, 但是以聲音而論, 這套LP還是我最喜歡的之一 不要有那麼多壓力的話, 一直到26, 27, 都很好, 但是到漢馬克拉維, 還是應該收一下其他人的演出來聽才是.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這是Mozart嗎?

我日常聽唱片(注意, 不是聽音樂喔!)的習慣是: 單張的就從櫃子的左邊拿出來聽, 聽完放到櫃子的右邊. 盒裝的就拿出來從第一張聽到最後一張, 除非實在太大套了.

不管是哪一種, 我聽完總是做個記號表示聽過. 今天抽出Suk拉Mozart Violin Concerto全套出來聽.

MozartVCSuk



一邊準備看研究所入學的申請資料, 400份, 真是會看斃人了. 咦! 怎麼這麼多張, 咦! 怎麼聽起來不像Mozart? Mozart的語法是有啦! 但是變得嘮嘮叨叨的, 一點都沒有Mozart的靈氣, 嘛的! 是Suk亂拉嗎? 我把解說拿來看一下(先說好, 以我這種沒水準的聽音樂方式, 平常我是不看那堆解說的), 還真讓我說中了, 這是後人把一些斷簡殘篇拿出來補一補, 算是Mozart的啦! 其實我覺得那些斷簡殘篇是不是Mozart本人寫的都還是問題呢!

而我們Suk兄還真的煞有其事地把這些不管是不是Mozart的violin concertos一古腦都錄了, 我實在不懂! 但總算不愧是大師, 拉得好呀!

話說回到聲音上來, Suk的聲音還真比較少了一點豐潤感, 聽起來細細緻緻地, 音響不好的話還真的會不好聽. 但也有可能因為我的是Eurodisc版, 差一點.

我的朋友吳鳴有一段文章跟Suk拉Mozart有關, 但主要是跟Suk的琴有關, 寫的是師大的提琴理想國計劃. 很精彩.

記Starry, Mobo與Single的新中橫行

自上周末起下了幾天雨, 我窩在家裡出去不得, 一直到星期二騎著媽咪的登山車爬了一次182, 清晨四時許, 星星都出來了, 很美, 接下來兩天我選擇跑步, 五點到學校, 聽一下音樂等天微亮再開始.

今天清晨一到學校, 抬頭看到明亮無比的月亮以及滿天的星星, 平常都市裡很難看到這麼美的星空的. 我突然想起Starry, Mobo與Single這三個我以前的學生這周末去騎新中橫的壯舉兼慘況, 唉! 這雨還真做弄人, 早不下晚不下, 偏偏他們出發後才下. 這是Starry詳細的記錄.



苦中作樂圖.

最慘的是mobo, 沒帶多的褲子, 好慘好慘.

累斃了但是還是高興的!

爬坡圖.

我得等幾年孩子大一點, 希望還有力氣跟他們去騎這樣的路線. 總歸一句, 年輕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