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研究這碼子事也是強人所難,都是沒有的東西硬要生出來,但是強度跟創業比起來差遠了。
假如各位不能學會無中生有,恐怕在現世地球村競爭態勢下,不會太好過。多數台灣企業(尤其是大企業)越來越沒競爭力,acer昨天的新聞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沒有競爭力的個人當然更慘。
老師逼你們也是不得已的,這種事就像是練七傷拳,先傷己再傷人,我身體不算好,做這種事更傷我自身,我內心也不想這麼做,但是既然在這位置上,就該做這樣子的事,否則愧對老師二字。我不希望你們出去後沒競爭力,那麼將會與這⋯⋯些企業一樣沉淪。唯有在學校先做好一點點準備(但是這種強度實在不算什麼),出去後遇到震撼教育時才不會當場陣亡。但是即使是這樣,受傷都還是難免。
實驗室已畢業的學長姐,多數都很有自信,原因在他們能找到問題,解決問題,驗證結果,這三個步驟不斷循環而無所懼。實驗室歷來做的東西之多樣化以及本質差異之大,國內可能少有其他實驗室能敵,即使放諸國外也不多見,想也知道怎可能都是我一個人想出來的題目,沒有一群悍將,我只不過是個兩手空空的歐吉桑而已。一堆人因為學長姐的關係,來問我到底是做什麼的,為甚麼會這麼多東西。其實我沒有哪一樣算是會的,那些寶藏都藏在學長姐身上,要挖寶要去找他們,其實我是一無所有,空空如也。
我用的教學方式千百年前孔子與禪宗祖師都用過了,一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一是逼你到山窮水盡方得明心見性。一點也不稀奇。只有這樣,你學到的才是你自己的,才不是我的。
因此我不能教你什麼,不能給你題目,當然也不能提供答案。人生就是,不管問題還是答案,都要自己去找。
在這裡,最低限度你該找到在這個五濁惡世好好過日子的技能,不會一下子就被PK下場,最好是能無入而不自得,甚麼都能做,做甚麼像什麼,行有餘力,能布施,能精進,終得大智慧。
以下是洪大倫兄的文章。
有新創團隊跟我說:「我又沒出國留學,說要我們有國際觀,不是強人所難嗎?」
是啊,真的是強人所難。
不過,創業要一天工作12個小時是強人所難;要犧牲假日趕企劃、程式、設計是強人所難;要背負債務刻苦度日是強人所難;要為了生存而想破頭,到處找人談合作,被拒絕、被打槍、被瞧不起,在在都是強人所難。
創業不就是一連串的強人所難嗎?有什麼事情是順順利利完成的?如果沒有,要擁有國際觀是否又是難以突破的事?早期創業前輩們一句英文都不會說,一卡皮箱闖歐美參展,接觸客戶,創造台灣經濟奇蹟,是否也是強他們所難?
縱然此一時,彼一時,但如今的我們,有網路作為工具,有更多彈指之間即可獲取的資訊,結果你告訴我國際觀很難,這是態度問題還是專業問題,就留待你自己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