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幸福的人生

孟德爾頌據說是個幸福的人, 出身銀行世家, 自小沒有為錢擔過心. 這樣的人不能寫出好音樂嗎?

Mendelssohn_1206



至少我的好友就說他的音樂聽過就算了, 很難留下深刻印象, 也不會想多聽.

我的經驗卻不是如此. 在他的作品裡, 交響曲如Reformation與Italian我一年裡總是會拿出來聽一兩次, 我還常聽他的大提琴奏鳴曲. 鋼琴曲如無言歌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吧! 他的作品就是光輝與幸福, 深刻就一定要像Beethoven或Brahms一樣嗎? 深刻不可以是深深的幸福嗎? 我最喜歡的莫過於他的八重奏, 反而是他最出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我常是被迫聽的, 因為它老是跟老柴或布魯赫的尬在一起.

說到八重奏, 4 violins, 2 viola, 2 cello. 音樂是綿綿密密的, 沒有明顯的旋律, 可是旋律卻也處處都在, 層層疊疊的絃樂, 把主旋律經過改造後如蓋一個迴轉樓梯一樣, 上轉再下轉, 極具趣味與緊張性, 和聲與對位的手法交織得很棒. 我第一次聽維也納八重奏的DECCA錄音就迷上了這曲子, 多年來買了幾個版本, 還是最鍾愛這個演出, 直到遇到Mehta這個以絃樂團的錄音. 它是不能取代維也納八重奏的DECCA錄音在我心中的地位, 可是也因為樂器數多了, 聲音更綿密, 更符合一個音響迷的重口味了, 加上DECCA慣有的味道與龐大的空間感(我覺得好像是造出來的), 這變成我最常聽的版本.

孟德爾頌值得我感念的還有兩件事. 第一是要不是他, Bach的馬太受難曲不會這麼早被發掘出來或根本沒有見天日的機會, 而 Bach的馬太受難曲是我最喜歡的宗教音樂, 在心情低落時, 馬太受難曲是我常拿出來放的音樂. 其二是他與姐姐Fanny手足情深, 這點跟家姐與我的情況類似, 在Fanny過世後不久, 也傷心去世, 年僅38. 情到深處轉為薄, 我想他的音樂也是如此, 若非深情之人, 怎能體會馬太受難曲的內涵?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幸福並不是一個錯誤
沒有衣食煩惱的人所憂慮的事情可能更深遠
創作出洋溢幸福的音樂的音樂家其實生活並非是如音樂一般

多情絕對是一種苦
過度的幸福
也可能是心靈的一種試煉
特別是對一個感情豐富敏銳的人....

匿名 提到...

我也在想, 一個人人看似幸福的人, 未必心裡真是幸福, 也許孟德爾頌假如多活20年, 那麼我們會多知道他的內心一點, 也許他的音樂也會有另一番面貌.

匿名 提到...

我常在孟德爾頌的音樂中聽到深刻之處。
我們一般人,日子平順,
但偶爾也會來個今夕何夕之慨,
所以孟德爾頌音樂中的淡淡感懷,
其實也蠻對味的。

第一次知道孟德爾頌在姊姊過世後,跟著傷心而逝,也感覺非常的震撼。

匿名 提到...

在平凡中見深刻. 我們也常在Mozart那一片愉悅之中發現哀思. 對比下比一連串哀傷更加深.

我完全可以體會這種手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