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鏡中鏡

鏡子裡的我看著鏡子裡的自己

我把鼻子用力的貼近鏡子

想看清楚自己,

喔! 其實是鏡子裡的自己

可是無論如何

自己的臉還是看不太清楚

清楚的是鏡子裡的自己的喜怒哀樂

這邊的鏡子裡的我跟著一起或喜或悲了起來

那邊的鏡子裡的自己也跟著一起或喜或悲了起來

這邊的鏡子裡的我在那邊的鏡子裡的我也跟著一起大喜大悲了起來

那邊的鏡子裡的自己在這邊的鏡子裡的自己也跟著一起狂喜狂悲了起來

這個Nested Loop就這麼不斷地呼叫自己

鏡子們裡影像雖然越來越模糊

鏡子們裡的人卻越來越不能控制自己的一切

終於到了風捲殘雲的那一天, 鏡子裡的色身終於崩離了

不過鏡子還在

裡面還留著前生的記憶

下一次, 這色身再來時

他的樣子還是不清楚

不過愛照鏡子的習慣一樣沒變

所以, Dangerous Nested Loop又開始了.

直到那一天. 那個我決定打破鏡子.

因為, 我體會到, 鏡子與鏡子裡的我

沒有來的, 也

沒有去的.

有的不過是月運與岸移

雲不必駛, 舟不必行

雲也可以駛, 舟也可以行

沒什麼事情.

ConcertAfterKremer

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是在彭老那邊, 聽完非常感動, 不過這張唱片並不好找, 所以我要是到台北彭老那邊, 往往會要求聽這張唱片. Kremer與其前夫人的合作, 動人心弦, 這麼簡單的幾個音符所帶來的震撼卻那麼的強大, Arvo Part這種運用音樂裡最簡單的元素, 不斷地重復稍有變形的自己, 構築出一個又一個看似寧靜的世界, 或者說, 一面面澄淨無比的鏡子.

但是不管鏡子如何澄淨, 反射再反射的結果終究會漸漸模糊掉, 如人對久遠前生的記憶的印像般, 那深藏在第七或第八識裡的東西, 常人怎麼探索得出呢?

鏡子不會自己有情緒, 世界不會自己產生煩惱, 可是看鏡子的人會, 或者說身處這個世界的我, 七情六慾可重了, 再加上無始以來的殘影, 造就我們這一生, 下一生, 以及無限的來生.

除非哪一天你懂了.

後來, 彭老的這張唱片實在是舊了, 我心裡不好意思, 所以努力上網又為他買了一張.

又後來, 我發現ECM出了下面這張唱片, mirror in mirror也收錄其中.

ALINA_Arvo

這錄音一樣非常好, 不過拉的人用比較平穩的方式來拉, 不像Kremer在細微處做出轉折, 而拉的時候又常用似斷非斷的方式來拉, 乍聽之下以為Kremer的技巧不好, 但多聽幾次以後, 會體會出Kremer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 雖說如此, ECM這張一樣很傑出, 觀點不同而已. 我平常把它放在iPod裡.

這曲子對我後來有一段小插曲. 我有一次在法國開會, 在一次現代舞的表演裡就用這曲子當配樂. 舞者是兩位身材一模一樣的男舞者, 一著黑, 一穿白. 對應到兩面鏡子的關係, 當然也是兩個人的關係. 同性戀的暗示當然極濃厚, 不過不露骨. 舞技非常好, 是那天一堆大部頭演出裡惟一的小作品, 不過, 我對這舞的印象最深刻, 多半因為是用了這首曲子吧!

註 1:

Nested loop 用recursive的方式 來實做是非常危險的

一個不小心, 在久遠過去代表關機重開

所幸現在的機器比較好

Kill掉這個Process就好了.

不斷Kill掉Process終究不是好事.

註二:

鏡子裡的色身

鏡子裡怎麼會有色身? 水中怎麼會有月亮?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原諒我吧! 我的台灣!

老實說, 我實在是不愛用韓國貨, 這跟歷史有關. 喔!沒那麼嚴重到跟中華民族的歷史有關, 只是跟小子的往事有關! 雖然我必須要強調.

我的指導教授是道地的韓國人, 不過, 他老人家除了可以跟勇俊兄比臉蛋之外, 也是我見過天下第一的新新新好男人, 我見過的人之中, 只有我現在的同事的先生, 蔡教授可以小勝半籌. 至於我的師母, 那些韓國一線女星在整容前要比過我師母的應該是很少很少的. 這事我以後再說. 言歸正傳!

不過韓國的民族性我覺得實在詭異, 那種不擇手段拼個你死我活的個性, 令人倒彈. 所以有一天, colin來我這裡, 看到兩張鄭京何小姐的片子, 我拜託他趕快幫我帶走.

嗚嗚嗚! 我現在後悔了. 因為有一次進了一批唱片(別誤會, 我的一批是10幾張而已), 中間賣家不小心夾了下面這張.

SibeliusVCChung

唉! 怎麼不換成寄錯Martzy的呢! 好了, 別妄想了.

好吧! 送人前聽一下好了.

ㄟ!

不好聽!

收起來!

那天忘了是哪一個朋友來, 朋友來當然音響要開大聲一點, 這是發燒友音響聚會的第一法則.

ㄟ! Ludwig兄! 可以聽一下這張嗎!

這是韓國貨耶! 有一點民族氣節好不好 , 我們的奇美正在跟三振(請用台語發音)與Low Goods拼命, 我們怎麼可以躲在這裡喪錢又辱國呢? 喔! 我忘了吼! 這張沒花到我們台灣的錢吼!

好啦! 聽一下下就收起來, 不會死啦!

好啦! 好啦!

哇勒! 原來這張要大聲聽, 跟一般的DECCA不一樣!

嗚嗚嗚! colin! 還我的韓國貨來! 嗚嗚嗚! 自己不爭氣, 還怪人家韓國貨亂殺價!

唉! 我真是喪錢又辱國!

原諒我吧!

對吼! 這張沒花到我們台灣的錢!

備註: 以後別沒事亂誤會人家的錄音, 別以貌取人, 別以國取人, 別以音響取人, 別......

泰綺思

這是一首我魂繫夢牽的曲子, 可是在我的唱片裡, 我竟然找不到她! 這不是人見人愛的曲子嗎? 還是我自己特別呢? 為什麼眾家大爺不錄一下呢? 這首像是我親親老爸一樣, 藏在一齣我實在不知道變什麼碗糕的歌劇裡.

喔! 別告訴我你有慕小姐與馬先生拉的版本, 我不喜歡! 那一天閒逛到MyAV二手區. 不貴, 買來試試也好.

MeditationThais

聽著聽著! 我迷了, 迷失在二十多年前的回憶裡!

我多了一個回憶跑出來, 那是查爾達斯舞曲, 當年是聽黃安源先生用胡琴拉的, Sakonov先生的武器比較對, 拉的棒極了.

記住! 這是DECCA  SPA  The World of the Greatest Classics 系列 , 這類沒人要, 沒二手轉賣價值的系列, 其實藏了許多寶貝, 以及我的回憶.

買了一堆Kremer

別誤會, 我沒買齊, 也沒買很多很多, 畢竟克雷曼的錄音算貴的, 這年頭, 小提琴錄音, 加上名獨奏家的獨奏, 鮮少有不貴的.  我口袋深度有限, 就別鬧了.

同樣別誤會, 最貴的那幾張我可是一張也沒有, 這種片子我還是去彭有的家聽就好了.

年輕的Kremer, 剛得大獎的那位, 拉得中規中矩的, 仿佛要跟他的大衛老師比端正一樣, 你知道他想講的沒講透徹, 不過那聲音與技巧真是好呀!

然後!

是這張!

PaganiniKremer

我不能不說這是噱頭, 跟祖師爺比嗎? 別鬧了! 比哪一個頭髮少嗎?

年輕嘛! 加入這種愛搞宣傳的大公司, 總要弄一些不一樣的, 可是你真的有Ricci拉得好嗎? 甚至, May I say, 曼紐因小朋友!!

所以說, 看照片實在不能弄清楚Kremer的本來面目. 還是聽聲音比較實在可靠.

於是, 我買一堆Kremer, 也當然有一堆關於Kremer的音樂故事可以講.

 

Dear Neighbors a Letter

親愛的鄰居:

   我為星期天造成您一家人的不愉快致上歉意, 畢竟當一個人被用審犯人的語氣質問時, 鮮少有人不以防衛的態度來應對, 我也不例外, 在此請您見諒.

    過去, 我們都是住慣公寓的, 對類似的問題早已看開, 不騙您, 我們剛搬過來時, 晚上12點常可以聽到鄰居看電視或聽到高跟鞋走路的聲音, 而且看哪一個節目都知道, 但是, 公寓嘛! 忍一下, 習慣就好, 多年來, 我們只想平靜度日, 偶有不滿, 自己在屋裡講兩句就過去了.

    關於彼此之間的問題, 我想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這可以追槊到您 家人搬進來的時候. 那時我們看到您把一大部分的隔間牆打掉後, 我的心裡就在想這樣會不會有危險, 不過內人說其實我們自己也打過牆, 不能要求別人要怎樣, 所以我也就算了. 反正哪一戶住進來的人家不打的呢?

    不過, 基於我多年從事聲學的研究的直覺, 我在想這麼一大片地板的共振應該會比分割成小塊嚴重多了, 我那時就在想, 以後大概免不了會有紛爭了. 又因為內人與我有一點年紀了, 平常也多半赤腳走路, 問題應該還好, 所以即使心中有疑慮, 也一般地擱下了.

    隨著我的大女兒的長大, 問題來了. 我們之所以喜歡這個社區是因為裡面同事多, 中庭很美, 因此她一剛開始會走路, 我那時就經常帶他下去玩耍. 不過, 您的小兒子兩次三番靠到我女兒身邊伸手打她的頭, 再加上有一次, 您的大兒子騎腳踏車差一點狀到她, 所以我們變得很少帶孩子到中庭玩, 尤其是令公子在的時候, 我們更是避之唯恐不及. 也因此, 我們的戶外活動就不在自己的社區, 要是在家裡, 也就以客廳或房間為主. 我想, 小孩子嘛! 不必要到處去投訴, 長大了懂事就會好了.

   當然了, 隨著我們在自己的空間活動的機會與時間變多, 貴我雙方的磨擦卻變多了, 真是奇怪的現象. 我的大女兒因為早產, 體重不足, 我那實在想, 一個不到十公斤的孩子在屋裡跑會弄到鄰居抗議, 真是應了我當初看到您的裝潢後的預測了. 而上星期天, 為了一顆幾公克的如桌球一樣的球而爭議, 在我來看真是匪夷所思.

   所以, 我經常阻止女兒跑步, 我常用的話就是:

   妳再跑, 樓下的叔叔阿姨要上來罵我們了ㄡ!

   然後有一天, 我們發現我們家的陽台有了不知是誰丟上來的桔子, 我看了一下樓下, 心裡面有個底, 但是我以覺得不需要大驚小怪, 因為我覺得多半是小孩子弄的, 我又沒證據之道是誰丟的, 也懶得去查, 也就算了. 但是我畢竟不是聖人, 心裡一直有個疙瘩, 所以星期 天在防衛的心理下也就脫口質問了.

DSC01161



    夫人問我, 我是這樣教孩子把快樂建築在他人的痛苦上的嗎? 老實說, 我們是新手父母, 對把孩子教好一事也沒把握, 尤其是我們夫婦都要工作, 那天, 我一時生氣, 回那樣的話是我的不對, 不過, 令公子會朝我家丟東西, 難道不是大人的恨意的傳達所致? 而我們自己常用"樓下的叔叔阿姨要上來罵我們了"也同樣是非常不好的示範, 我在此同樣感到深深的悔意.

    其實大家都有孩子, 孩子要讓他們不跑來跑去實在是為難, 相信您也知道, 尤其當我們對到中庭玩心生害怕而只能在家裡活動時, 十公斤重的孩子在自己家裡跑有錯嗎? 您要我將心比心, 請問您同時考慮到我們過去所遭遇到的狀況了嗎?

    關於聲音的問題, 我想我願意做部分的解決, 也就是選一個我不忙的周末, 把房間, 客廳與遊戲間的主要區域用塑膠墊鋪起來. 為了安全與衛生, 走道其他地方不做處理. 今後, 您有任何不滿, 我們將選擇以沉默來回應, 同時也不再用威嚇的語氣警告孩子. 如果您再不滿, 我那天的建議您也許可以採用. 一是召開住戶公投, 二是請環保局來量音壓, 我已經把女兒準備好, 那顆球也保留當證據, 根據規定, 日間音壓如持續超過60 dbA, 環保局可以開罰單. 不管哪一個方法奏效, 我想我們只有搬家一途.

   再次為我昨天的失態感到歉意, 我能表達的到此為止, 謝謝您花時間把這封信看完.

 

   此致,

樓上鄰居 敬上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音樂家的面貌

葛羅米歐是一位溫文儒雅的音樂家, 不僅是一般人的描述, 連他的琴音也是. Colin說他不喜歡葛羅米歐, 因為他拉得太"柔"了. 甚至說他比不上祖克曼.

20080405MozartVCGrumiaux-1



上面這個版本是標準的荷蘭版的菲利浦盒裝版, 我沒跟單張版的相比, 可是以菲利浦的一貫作法, 他的早期版跟後來的聲音不像DECCA的有那麼大的差距. 這當然也是一般人對葛羅米歐琴音溫文儒雅的說法的由來.

可是在幾次的機會裡, 我陸續買到不同的版本. 下面是法版的早期版.

20080405MozartVCGrumiaux-3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版本時嚇一跳, 因為它並沒有我習慣的法版的那種清麗與如絲一樣光澤的音色, 反而是濃密的色彩, 如同過去人家形容真空管的聲音, 這是一種人家說比較"老"的聲音, 高頻的延伸比較不足. 我習知的法版的聲音來自我對晚一點的法版壓片的經驗. 下面就是晚一點的版本.

20080405MozartVCGrumiaux-2

除了Phrasing, 你不會覺得這是同一個人拉的琴,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兩個人"都是偏向溫雅型的. 在一次機會, Ray寄放了一些唱片在我這兒, 其中就有同一個演奏, 但是是美國版的, 封套與片子本身製作之粗糙, 就如同常見的RCA, CBS等.

20080405MozartVCGrumiaux-4

可是, 你知道嗎? 葛羅米歐的生猛雖不至於像海飛茲, 但離柯崗之流也不是太遠, 唱片音色像極了Mercury的壓片.

講到這裡, 我們習慣憑藉唱片來評論或評斷一個音樂家, 我同意祖克曼是一位優秀的提琴家, 但要說葛羅米歐不如祖克曼, 我想是還不至於吧! 當然有人會說他/她不喜歡祖克曼, 所以反過來說祖克曼不如葛羅米歐, 我想這也同樣是不至於, 聽CBS的祖克曼與聽DGG的祖克曼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您要是不信的話, 聽一下祖克曼的西貝流士吧!

SibeliusVCZukerman

人聲與豎笛的完美結合

Der Hirt auf dem Felsen D.965

這是 Schubert為女高音, 鋼琴與豎笛所做的歌, 這類的組合不多, 但是也有一些作家一生就寫這麼個一兩首應世. 我之前有段時間不太注意藝術歌曲, 因為我有一陣子聽 費雪狄斯考的Schubter的歌聽到有點膩了.

DSC00396



而在藝術歌曲裡用兩種不同的伴奏樂器我初時也覺得有一點怪, 但是聽了後我覺得搭配得好極了. 這曲子我有兩個版本, 一是DHM的, 由Ameling/Demus/Deisner合作, 另外是DGG的Janowitz擔綱. 後者的歌劇演出是我的最愛之一, 而Janowitz在布蘭詩歌與四季裡的表現真是傑出, 但是假如要我挑 Schubert/Mozart/Bach的歌曲, 那麼Ameling仍是我的最愛, 我尤其喜歡她在Bach的清唱劇裡的歌聲, 與Ameling的聲音的聲音走向類似比較有名的是Kanawa(雖然我還是比較甲意Ameling), 她們都具有如絲綢般滑順的聲音, 唱起藝術歌曲來很合適, 不過因為實在是比較不食人間煙火那型的, 所以即使是Schubert的歌也要看曲子才行.


以下是D.965的英文翻譯歌詞.


"The shepherd on the rock "
When, from the highest rock up here,
Down to the valley deep I peer,
And sing,
Far from the valley dark and deep
Echoes rush through, in upward sweep,
The chasm.
The farther that my voice resounds,
So much the brighter it rebounds
From under.
My sweetheart dwells so far from me,
I hotly long with her to be
O'er yonder.
I am consumed in misery,
I have no use for cheer,
Hope has on earth eluded me,
I am so lonesome here.
So longingly did sound the song,
So longingly through wood and night,
Towards heav'n it draws all hearts along
With unsuspected might.
The Springtime is coming,
The Springtime, my cheer,
Now must I make ready
On wanderings to fare.


看完各位應該知道我為什麼會喜歡Ameling唱這首歌了.


這曲子最迷人的地方是豎笛與人聲的應答, 而有時似乎唱者意猶未盡之際, 豎笛幫她延續得更美, 反之亦然, 這都要歸功於Deisner的豎笛具備不輸Ameling的歌唱性, 更棒的是Demus用的是Pianoforte, 由於聲音較內斂, 在背後以不妨礙前兩者吟誦的方式, 暗地裡撐起整個曲子的骨架, 也似乎代表曲中主角偶而低迷的心思. 聽著聽著, 我不禁入了迷了. 曲終時我還沉醉在其中, 完全忘了下一首已經開始了. 假如您要試聽, YouTubre網址如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PpII4xTVrc


不過這聲音糟透了, 我的唱片假如是這般聲音, 怎麼能吸引我呢? 不過我的也不是DHM原版, 只是一家瑞士廠的重刻, 真難以想像DHM的版會迷人到甚麼地步.

延續閱讀: 黑輪社,新玩具,銅盤座

與家裡的老唱片重新談戀愛

SChumann+RachmanInov+rAvel+choPIN= SCRIAPIN

平常我不太會去聽Scriabin的曲子, 但是我最近喜歡上Berman的彈奏, 所以當發現架上有這一張片子時, 我放了一次, 初時聽不太有感覺, 但是因為忙, 此張片子就一直是放在盤上, 進了辦公室就隨手放, 如此聽了多次, 聽出一點味道來了.

Scriabin_1206



我看了一下解說, 作者一直強調他跟Chopin的關係, 我覺得是有啦, 可是這看人彈, 我的另依張蘇可洛夫的就像Chopin多一點. 此外, 因為我很喜歡Rachmaninov的作品, 收了他的練習曲, 前奏曲與樂興曲等甚麼的, 此刻, 我聽到的是Rachmaninov的語法, 看來要離開人血液裡流動的東西還真不容易, 雖然Rachmaninov當時覺得Scriabin有點瘋了, 可是拉氏自己不也是有點瘋癲嗎? 不過Scriabin的作品正如解說裡講的, 他的多樣性讓人聯想到顏色, 彈奏者需要以極佳的觸鍵與踏板才能呈現出這種多樣性, 此點又讓我覺得像是Ravel(因為和徳布西所在的光譜位置不同)了, 我不知道Berman這點作得夠不夠好, 我也在想法派的鋼琴家不知道會不會談得更好呢? 不過至少Berman可以讓我聽出味道來. 聽到後來, 我覺得他的語法又很像Schumann, 同樣是讓人抓不太住旋律線, 同樣是有點隱諱, 同樣是有點錯亂, 我想可能他們都有點瘋狂吧?

最後提一下, 這張片子的錄音不是飽滿型的, 有Melodya的片子的人應該知道我再說甚麼. 雖然這對我而言並不構成接觸這樣複雜的音樂與聲音的障礙.

So. SChumann+RachmanInov+rAvel+choPIN= SCRIAPIN. 看出來了嗎? 聽出來了嗎?

從哪裡爬起來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爬起來

Leon Fleisher從來都不是我心中排名裡會出現的鋼琴家.  可是八歲辦獨奏會, 九歲拜許納貝爾為師, 不到20歲獲比利時伊莉莎白國際鋼琴大賽首獎. 這份量應該夠吧! 沒注意到他是因為很少聽過他.

beethovenPCsFleisher



原因是Fleisher37歲右手指病變, 自此只能彈左手的曲子, 後來也多次復出, 但是評價都不好, 他也曾經轉指揮工作, 但是大家也應該沒聽說他在指揮的路上有傑出的表現. 但是他在音樂教育上的工作卻很傑出, 自己不能彈, 教出的子弟卻也不少.

2006年我到巴黎IRCAM參訪, 晚間朋友問我要做何消遣, 我回答想聽音樂會. 當晚有希拉蕊韓與Fleisher. 朋友說前者徒有虛名, 其實連技巧都不行. 當晚節目單特別說是Fleisher的雙手, 還以他的右手照片為宣傳照. 當晚以Schubert 960為主軸. 我不知道當晚他滯澀的步調是因為故意的還是手傷的結果, 可是讓人有看魏碑的那種感覺, 或者說是大巧不工, 質樸的感覺. 有一點點我最喜歡的Curzon版的左手的樣子, 但是右手把旋律帶向我前面講的樣子, 很特別, 這像是一個歷盡滄桑的老哲學家所要說的話. 我很慶幸我當晚選的是這一場演出.

於是我回台後, 買了他與賽爾合作的Beethoven Piano COncertos. 賽爾的指揮沒話說的棒, Fleisher也如我所料並不能與我心中如Backhaus等大師一樣讓我激賞, 不過與任何與他同年代或晚近的鋼琴家相比, 一點也不遜色, 他也許不像波里尼一樣絢爛, 但是他有他自己的語法, 這語法在2006年的演出也依稀存在. 然後蛻變成更成熟的味道. 這套唱片假如不含運費, 不到美金18元. 他們伴我度過好幾天的工作, 我非常喜歡這演出. 也因此越來越喜歡塞爾.

相對於Fleisher, Judd與Ogdon的例子根本不能算是跌倒. Fleisher跌得算重了, 可是他不僅可以從別的地方爬起來, 還可以從跌落的地方再爬起來. 除了教育家之外, 也重新以鋼琴家的身份讓世人認可.

黑膠補給

以下是大羅翻譯Air Supply的名曲: 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作愛, 一點東西也沒出來...............一點也沒出來......... 一點也沒出來........ 一點也沒出來.........

詳見

網友比較有氣質: 在一無所有之外醞釀愛情

AirSupply1



我們那年代沒聽過Air Supply的歌簡直就叫沒年輕過. 我記得那時歌喉好一點的歌手免不了要挑戰一下這些難度有點高的曲子.

話說我前一陣子每張花250NTD買了幾張Air Supply的黑膠, 計畫是我這年紀的黑膠朋友來訪就送一張, 自己留一兩張, 其他送完為止. 先到先得. 就採登記制, 請在本欄裡回應, 但是超過三個月沒來領就除名重新排隊.

對了, 第一位拿到的竟然是Ray這個差我一齒年的, 不知道他會不會覺得我們很俗, 老是作愛, 一點東西也沒出來.

喂! 大羅! 你以後翻譯可以翻好一點嗎?

幸福的人生

孟德爾頌據說是個幸福的人, 出身銀行世家, 自小沒有為錢擔過心. 這樣的人不能寫出好音樂嗎?

Mendelssohn_1206



至少我的好友就說他的音樂聽過就算了, 很難留下深刻印象, 也不會想多聽.

我的經驗卻不是如此. 在他的作品裡, 交響曲如Reformation與Italian我一年裡總是會拿出來聽一兩次, 我還常聽他的大提琴奏鳴曲. 鋼琴曲如無言歌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吧! 他的作品就是光輝與幸福, 深刻就一定要像Beethoven或Brahms一樣嗎? 深刻不可以是深深的幸福嗎? 我最喜歡的莫過於他的八重奏, 反而是他最出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我常是被迫聽的, 因為它老是跟老柴或布魯赫的尬在一起.

說到八重奏, 4 violins, 2 viola, 2 cello. 音樂是綿綿密密的, 沒有明顯的旋律, 可是旋律卻也處處都在, 層層疊疊的絃樂, 把主旋律經過改造後如蓋一個迴轉樓梯一樣, 上轉再下轉, 極具趣味與緊張性, 和聲與對位的手法交織得很棒. 我第一次聽維也納八重奏的DECCA錄音就迷上了這曲子, 多年來買了幾個版本, 還是最鍾愛這個演出, 直到遇到Mehta這個以絃樂團的錄音. 它是不能取代維也納八重奏的DECCA錄音在我心中的地位, 可是也因為樂器數多了, 聲音更綿密, 更符合一個音響迷的重口味了, 加上DECCA慣有的味道與龐大的空間感(我覺得好像是造出來的), 這變成我最常聽的版本.

孟德爾頌值得我感念的還有兩件事. 第一是要不是他, Bach的馬太受難曲不會這麼早被發掘出來或根本沒有見天日的機會, 而 Bach的馬太受難曲是我最喜歡的宗教音樂, 在心情低落時, 馬太受難曲是我常拿出來放的音樂. 其二是他與姐姐Fanny手足情深, 這點跟家姐與我的情況類似, 在Fanny過世後不久, 也傷心去世, 年僅38. 情到深處轉為薄, 我想他的音樂也是如此, 若非深情之人, 怎能體會馬太受難曲的內涵?

海菲茲是怎麼樣的人?

我的Korngold的唱片就只有這一張. Violin Concerto. Korngold名叫Wolfgang, 可是這曲子一點也不像另一位Wolfgang寫的.

20071217KorngoldVC



跟那一位Wolfgang一樣, 這個WOlfgang寫了一堆流行樂, 尤其是電影音樂與配樂, 假如這個Wolfgang早生一點, 我想他也一樣會寫一堆歌劇吧? 跟前輩比起來, 至少他沒有窮困潦倒, 但是他少數的"純古典"的作品, 這首violin concerto卻據說一直找不到人來首演. 只因為他是一位老是"庸俗"地為電影寫配樂了作家. 可是最後竟然是冷面無情的海老爹出面拯救他, 讓我猜一下吧? 海老爹一定是貪圖巨額的首演費才答應的? 還是這曲子太棒了以至激發了海老爹的俠義之心呢?

我寧可相信是後者. 這曲子除了極力要將小小的小提琴的音量榨出來之外, 還出動一堆打擊樂器這種一般不會在violin concerto裡出現的樂器, 逼小提琴要跟樂團硬尬, 放眼當時, 還有那一位人比海老爹合適呢? 加上大概配樂寫多了, 這曲子可以用, "峰迴路轉, 劇力萬均"來比擬, 聽完後, 只有過癮兩個字可以形容, 誰說寫配樂的不登大雅. 而海老爹的仗義執"琴"也值得大書特書.

這張唱片的B面再來個Bruch的蘇格蘭幻想曲, 一樣過癮. 可是海老爹在兩曲的錄音一樣是冷烈無比, 傳言海老爹把觀眾與錄音師當成來挑毛病的, 好像不假. 話說我有一次到苦仔那邊, 他指了一下地上一張封面破爛的唱片, 說是海老爹在HMV錄的, 問我要不要, 免費的ㄡ! ㄟ! 海老爹幫EMI錄? 恕我見識淺薄! 沒聽說! 所以我當然二話不說拿了就溜! 回家後, 洗了聽. 哇勒! 這是冷面老爹嗎? 這是我認識的海老爹嗎? 我真的以為自己很了解海老爹的演奏了, 但是看來我錯了.

20071217BruchVC2Heifetz

看來, 要了解一位音樂家, 不能只用一種版本, 不能只用一組盤臂頭, 也不能只用一家的唱片與一段時期的錄音. 事實上海老爹在HMV與RCA的錄音差不到幾年, 可是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別呢? 是錄音公司, 製作人,....的原因嗎? 還是海老爹那幾年遇到特殊的事情讓他轉變呢? 我想這些事很難知道了! 自此, 我又多買的幾張海老爹在其他時期與其他公司的錄音, 那時期的海老爹一點也不冷.

還有一位violinist也是讓大家誤解的, 我以後再來說, 現在先賣個不是關子的關子.

2009年2月11日 星期三

你用甚麼觀點選擇Beethoven的交響曲版本?

演奏的結構嗎? 心靈的躍升嗎? 深沉的內省嗎? 激烈的對抗嗎? 內心的掙扎嗎? 我很慚愧地說這次是聲音? 沙堅爵士指揮皇家愛樂的演奏版本聲音好得出奇, 讓我一連聽了三次, 演奏呢? 當然好, 演奏不好而聲音好是很難讓人連聽三次的. 不要問我他跟福特萬格勒, 朱里尼, 華爾特, 克倫貝勒, ...等比哪一個好, 都好啦! 因為他們在這裡要講的話都不一樣, 怎麼比高下? 所以呢?

通通買了吧!

beethovenS3Sargent

舒伯特的即興/即興的舒伯特

Schubert的即興曲與樂興之時是我最喜歡的鋼琴曲目, 版本不少, 假如您要的是標準版本或安全推薦, 那麼Brendel與Haebler即是, 要另類一點的, 那麼Richter的吧!

SchubertHaebler9094



SchubertBrendel9094

但是假如您要的是真正不一樣的演奏與聲音, 那麼Gulda與Demus是高倨我的推薦名單的首兩位. Gulda用的雖然是現代鋼琴, 但是這次的錄音. 聲音是厚重的, 似乎會即興不起來, 可是Gulda就是有本事把彈性速度與彈性音量完美地運用在彈奏這曲子上面, 你會覺得這是在彈蕭邦嗎? 不是, 應該更像是Jazz. Gulda在這裡比在他在彈其他古典曲子時更發揮他在Jazz上的心得, 於不經意之處突然給你重擊一下或延遲一下再以電閃的方式端出一堆音符, 於他的演奏之中,我體會到Schubert真正即興的一面.

SchubertGulda9094

然而, 假如您想追求更有趣的聲音, 那麼Demus於BASF錄音的版本應該更能滿足你. Demus本就是彈奏Pianoforte的高手, 這裡更貼近Schubert的年代的聲音, 在這裡, Demus用強烈的觸鍵來處理Pianofore動態較不足的問題, 可是製造出的不是動態, 而是Pianoforte強烈的特殊質感, 相對於現代鋼琴, 有他特別的美感, 這是必須多聽才可以體會的, 跟大鍵琴如出一轍, 在系統無法忠實呈現這類樂器的音色之下, 要能欣賞這類古樸的樂器似乎比現代鋼琴更困難, 真是矛盾. 此處Demus一樣以非常隨興彈性的方式彈奏, 但是骨子裡少了Gulda的jazz 靈魂, 而是用古典音樂所慣用的彈性演出的方式呈現, 比擬得誇張一點的話就如同福特萬格勒與柯川的對照吧!

鄉愁布拉格

我的Banner是Praha, 上面的唱片封面也是Praha. 我去過一次Praha, 很想再去一次.

Dvorak_Neumann



所有的評鑑都推薦的演奏有庫貝力克, 克爾提茲,..等, 反而原汁原味的沒人推, 大概是Supraphon這家以前能見度低, 錄音品質不一定穩定, Neumann這版的錄音效果談不上一流, 可是一聽之下, 濃烈的味道比前面講的版本都厚, 那種鼓聲不是結實, 有一點散, 但是鋪滿的底層, 陰影的部份特別動人, 即使是快樂的樂段, 還是有一股暗潮. 我喜歡它, 可能也跟我喜歡Praha這城市有關吧! 這城市是那種可以用維也納一半不到的價格聽到一樣棒的演奏的地方, 古城隨便一間教堂都可能有音樂會. 還有, 還有,.... , 它的家樂福竟然有賣味味排骨雞麵與素食麵. 對了! 這套LP的價格當然也是克爾提茲版的一半. 假如跟首刻克爾提茲版比, 那只有零頭而已. 下面是197X年的現場, 角落那兩個大喇叭好像是Altec多孔號角!!?? 又好像不是!!

czech_1

czech_2

 

莫札特的提琴雙人舞

Mozart的K364, Sinfonia Concertante. 想到這曲子, 大家想到的名演, 大概就是歐氏父子在EMI的那一次. 其實這曲子太好聽了, 只要能錄唱片的, 多半差不到那裡去. 所以我著重的是演出者的配合, 比較起大歐用襯托的方式來搭配violin, Suk與Iona Brown就比較平衡,

Mozart_Sinfonia_Suk_2



而Suk的中提琴音色美極, 不像卡西卡湘的那把那麼黯. 錄音也把這特色顯現出來, 兩者輪流擔綱, 合奏時又配合得相得益彰. 錄音又是DECCA的傳統美聲.  其實這曲子比較像是三人舞, 因為弦樂的低音部也參予了主奏的兩把樂器的應合, 三者和聲之美, 少見於其他曲目. 所以樂團的重要性很高, 此點Iona做得很好. 一邊拉一邊指揮還可以這麼出色, 不簡單.

我收藏的版本算不少, 假如以各方面配合而論, 上面SUk的另一次搭配Milan Skampa, 由Redel指揮捷克愛樂這張實在排不到前五. 一樣是演奏很好的曲子, 但伴奏比前面聖馬丁差一口氣, 錄音效果也差一點, 也許找到原版Supraphon的會有不同的結果. 但是片子的另一個曲子是K424, Due in B flat Dur for violin and viola.  此次由Suk拉violin. 此曲錄音並不常見. 但是聽來有著淡淡的芬芳. 氣氛不像Mozart既有的歡愉, 上昇音型比較少, 反而比較像是Haydn的作品. 是同類作品的翹楚. 假如有不錯的其他演奏, 也請告訴我.

Mozart_Sinfonia_Suk_1

 

貝多芬與上帝的對話

我一直在我要想用那一張唱片作為我的大音希聲的第一張唱片介紹呢?  對我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這代表一個起點, 我希望這個起點也包含我的音樂歷程, 而這音樂歷程也希望跟我的成長的轉捩點有關, 既延續過去, 也展望未來. 經過多天的思考, 我選了這張貝多芬晚期的絃樂四重奏, 作品131的管弦樂版本, 這是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的深刻演奏.

BeethovenSQ131_Bernstein



絃樂四重奏, 我個人認為是西方古典音樂最崇高的音樂形式, 而貝多芬的絃樂四重奏更是此一型式的巔峰. 我自己收藏的版本就不下十種. 晚期的作品跟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一樣, 不再受到形式上的約束, 而是以音樂與心靈結合的考慮為首要, 而作品131是其中最特別的一首. 與一般四樂章的形式不同, 它包含七個樂段, 與早期不同的是樂段之間的銜接一氣呵成, 所以演奏的樂念的連繫可以很容易地讓聽的人了解. 最短的不到一分鐘, 最長的則超過15分鐘. 而且也無一般快慢慢快的結構. 可謂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在眾多的版本之中, 我會選擇伯恩斯坦指揮的管絃樂版本不是因為音響效果, 而是這個錄音背後的故事以及個人接觸到這個演奏的時空背景. 這是Bernstein在當學生的時候聽到前輩指揮家Mitropoulos的演出而深受影響, 將近十年後Mitropoulos將他用的譜教給Bernstein, 之後Bernstein據之指揮紐約市立交響樂團, 以及後來再次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出此曲. 這曲子對Bernstein而言有開啟未來之門的作用, 而此次錄音, Bernstein覺得是他一生最值得驕傲的演出. 這個錄音也獻給他已去世的妻子. 在錄音前的公開演出, 據說Bernstein演奏完最後的音符時, 轉身答意之際老淚盈眶, 頗有明月夜, 短松崗之意. 可見此曲彼時彼景對他的重大意義.

這個曲子以adagio開始, 以一種絕望無力的方式展開, 接著連續的兩段都很簡短, 然後以andante交織著allegretto渡過漫長的17分鐘, 第五段presto非常激烈, 接著以adagio 與andante承接第一段的方式來表現, 但光亮的一面若隱若現, 最後用allegro以一種歡樂釋懷的氣氛收尾.  相傳Beethoven在寫作此曲時有病在身, 這可以反映在第一段的氛圍, 在第四段小提琴似乎不斷地在述說自己的不幸, 大提琴則是若即若離地回答, 第五段我覺得是Beethoven用剩下的力氣不斷對上帝的抗爭, 之後雖然力氣全失, 但是上帝的愛並不因為他之前的行為而離開他, 最後在和諧歡樂的氣氛下兩者達到共鳴而結束, 據說完成之後, Beethoven的病也好了. 請恕我的文字功力不足表達此曲的深刻於萬一, 還是請大家聽過比較好. 當然上面Beethoven的故事可能只是附會, 不過卻頗貼切本曲的意旨.

這張唱片是我在1988年8月到New York後, 在朋友的推薦下在Lincoln Center旁的Tower Record買的第一張CD. LP是多年後在Stanford做博士後研究在Palo Alto買的. 在八月份到了NY後的不到半年內, 我經歷了我自出生以來最大的考驗, 包含不安, 猜疑, 失眠, 背叛, 絕望, 生病, 此時的我, 在學業上更接連幾科期中考不及格, 所以同時也幾乎喪失繼續念書的勇氣, 我在人生的谷底浸了將近三個月之久, 然後再由谷底爬了出來, 我記得我在1989年1月回台時, 我的母親到機場接機時, 我在十公尺外她竟然認不出我來, 直到我過去打招呼, 母親看到我那一剎那間, 淚水如潰堤一般流下, 因為在四, 五個月內我瘦到只有52KG, 頭髮沒有剪過, 稀疏雜亂的鬍鬚, 穿著一身灰黑的衣服, 任那一位認識我的朋友都會難過, 何況是疼愛我的, 冒生命危險才生下我的母親.

而讓我自谷底爬起來的主要因素竟然就是這張CD,這張我在那段時間反覆不斷聆聽的唱片.

彼時, 我的心中不斷地問為什麼我要遇到這麼難堪的背叛, 在無助的國度, 我也不斷向上天哀訴我的悲愴與絕望, 可是我卻都得不到一點點的回應,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下去, 我的心中只想著報復, 自殘, 死亡, ..., 可是我40度高燒在沒有看醫生的情況下竟然退了, 我沒有死去, 剩下來只是虛弱, 然後有一個聲音不知道在哪裡出現, 問著: 你現在這樣這是你想要的? 世上有誰沒被欺騙過? 你到美國的使命呢? 你要是死了, 你的母親會怎麼樣? ...........? 然後, 有一天, 我拖著疲憊的身體, 到附近的Burger King買了一個漢堡, 那是我近十天以來, 吃下的唯一的固體食物, 隔天, 我洗了澡, 到學校見我的老師們, 問說假如我期末考可以考95分, 是否可以給我A, 接著剩下的學期, 我每天睡不到四小時, 努力唸書. 我過關了.

回台灣的飛機上, 我用手撕下我心上新結好的痂, 很痛, 白白地透著一點紅, 雖然還是滲著一點血, 可是我知道我沒事了.

有很多時候往往人是不知道事情發生與結束的原因的, 之後我有好長時間沒再聽過這張CD, 直到一兩年後我有天不經意地又放了一次, 這段日子在我的腦裡好像演紀錄片一樣, 隨著音樂放了一遍, 我這才知道, 原來在走過陰谷的時日裡, 音樂與上帝都沒有片刻離開過我, 只是那時候的我自己不知道, 如此而已.

謹以此, 獻給在國外孤身奮鬥過的所有學子, 特別是那幾年陪我一起走來的廖錫卿廖老大, 陳友文, 張明宏, 珮妹, 阿派, Borcy, 徐忻與路平.